刘婕,中原焦点中级四期分享第13天
今天下午约练了两场,两场都做了咨询师,因为来访者是自己选择的,而观察员都是约练开始后才进教室的。
第一场约练:“希望我不要怕”
开场是咨询师先说的,寒暄之后,我问:“你对这次咨询的最大目标是什么?”
来访者说:“不要怕”当时想急于问“怕什么?”因为来访者说完之后,停顿了一下,显然是在等我发问吗,我不确定,但是忍住没问,如果是线下面对面咨询,我可能真的会问的。
停顿之后,来访者缓缓地说:“又怕做不好。”来访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侧脸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皱起了眉头。如果在线下,这样的表情是不可以的。立即恢复了正常表情,仍然专注倾听着。
这时没有忍住,我说:“那做好了,会与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呢?”两个人三句话,都没有主题。就这样贴着走,不用打破来访者的思路与语言习惯----我暗自思忖着。
这一问来访者好像打开了话匣:”不一样,就是与来访者有更多的链接;有更高的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准、有自己的立场;能够保持中立,不要陷入来访者的情绪里......”
“那与自己的现在相比,又是什么样子呢?”我适时中断了来访者。
“我现在就是不严格、没有咨询模式、混乱......”
“混乱,具体是指什么意思?”
来访者谈了自己“混乱”的家庭生活:在意的人很多,每个人都不按照自己的要求生活,比如“穿干净的衣服上学”、“按自己的意思摆放物品”......心烦,想远离环境,搬出去住,家事扑面而来,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小孩子有学习需要辅导,家庭不和谐、交流不顺畅、累、被生活所缠绕......
我总结性地回应到:“嗯,听出来有很多人需要你来照顾,每个人都离不开你。”
“是,需要我来照顾,照顾他们是我的责任,因为他们与我有关系。”如果说每一场咨询都有不至一个治愈因子的话,我认为,来访者悟到的“照顾”一词是一个点,接下来,来访者边思索边说:“既然他们都与我有关系,那我与他们就应该有个边界,是边界一定要明显......”
来访者说:自己要先设好与每个人的边界,如果有人越界太多时,我再决定搬出去住。
谈到这里,我认为来访者的“家庭混乱”之事,已有了解决办法,直接又把来访者拉回到“做一个有水准的心理咨询师还需要理清哪些思路呢?”
咨询进行到这里时,应将咨询目标的主动权交于来访者手里,而我却拉着来访者又回到了起初的咨询目标了,这里是一个咨询的败笔,尽管来访者在结束时反馈说:“有水准的咨询师仍是自己的目标”时,但这里拐弯也有点儿快了,没有贴住来访者。
再者,当来访者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即使有了方法,也得过度一下,比如,可以接着说:“需要你照顾的人很多,这是生命对你的馈赠与成长,尽管生活中很累,烦心,这也是光亮要照进来的地方,暗示着需要学习。”
最后和来访者讨论成为有水准的心理咨询师时,用了一个评量问句,来访者说自己现在是3分,“需要提高0.5分时,还需要做些什么呢?”来访者说出每约练的次数增加,具体,引导出了很多可以行动的细节。
整个咨询比较紧促,用时50分钟。
如果让自己给咨询师的我打分数的话,可能只是刚刚及格,需要进步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多。
今天体会最大的是在练习:贴着来访者走。
第二场约练:“我要学习,不想做饭”
开场问了同样的问题,来访者说:“不做饭”,可聊到最后,咨询目标变成了“和谐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沟通”。
观察员对咨询师的肯定是:倾听的准确、稳、找正向。这是对我极大的鼓励。
约练,能被肯定与看见,同时在不伤害来访者的前提下,深入学习焦点理念与技术,要坚持约练不断。
2021.12.16日21: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