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赶deadline是在上周,自己又多了一些体验可以总结。
这次的deadline(s)其实和很多deadlines类似,就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力”。其实赶完之后,回过头一想,基本上是刚开始自己就不停心理暗示 "This is very important." 然而,等真的deadlines过了之后,才会觉得“其实就还好啦”,好像没有什么“自己可以做的很完美的事”,它们远远不是自己一开始预设的“那么重要”。
因为自己“太过于看重”,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本来有接近10天时间可以做改进,变成了最后4天才真的“把紧张的心情平复下来,just do it.” 这个经验教训不是第一次了,但这一次自己的体验比较深刻,因为从倒数第10天到第5/6天的每天的“心理煎熬”还历历在目。属于“思想上我知道该着手做了,但行为上怎么都“无法开始”……最后导致时间被大量的“浪费”。我归结于“巨大的自己给自己预设的心理压力”。
回到一些观点,经常看到有人说,“不要给自己树立假想的困难,那样只能让你踟蹰不前”。如今,我亲身体验到这种“预设的假想敌”的“危害”,那种“心魔一般的”“不可抹去的”压力让我无法静下心来真的去赶deadlines. 以致于要最后“拖到deadlines前几天”才能真的“着手做起来”。
回顾一下这段微不足道的经历,竟然心跳的很快,有些紧张,也有些“更加了解自己”。原来,真的是有“心魔”可以“控制”我们的行为,扰乱我们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也许是出于“完美主义”或者“不能犯错”的“思想包袱”,也许是出于“想做到最好,赢得他人/外界认可和肯定”的“名利得失心”,也许是因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担心自己presentation的时候漏洞百出、出丑和丢脸……很多的“障碍”都是自己“假想”出来的,其实真的提交之后,甚至去参加完presentation之后,或许才明白,这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做得好做得差,又怎样呢?最后的效果只是最后的效果,最后产生的影响也是自己不可控的,自己可控的,不就是努努力在自己可以做的范围内去做吗?听上去似乎是绕圈圈的话,其实是真正的道理。做了,就行了,轻得失,重视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吧。关于外界的评价,真的不应该“想太多”。
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年纪轻轻不幸患癌的帖子,感叹人生是一场巨大的不可知的概率事件,自己的此刻,能够欣赏自然的美景,能够健康的“存在”,本身是概率里面“非常幸运”的那一部分了,又有什么理由去折磨自己、不好好过这一生呢?
凡事去尝试、、去做,边做边想,边做边感悟,或许有了新想法,或许会改变、会换方向,但这一路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个人历史”。如同这次deadline经历一样,说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我被心魔所控制的那种感觉,却非常真实、生动、还有些可怕和心有余悸,能够记录下来也是为了鼓励自己:下一次,更勇敢一点;下一次,给自己设限少一点;下一次,先动起来再想结果吧……
也更明白,成长和变勇敢绝非易事,但感恩有这样的经历,也许是多种情绪混合体。快乐的、紧张的、自己给自己压力的、焦虑的睡不着的、越不做就越“恶性循环”的、回过头想有一些感叹自己的愚蠢的……
Thank life, I could be a bette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