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稻秧脱险记》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直接导入—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2.出示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的步骤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教学—认识的字圈出来,并解释从哪知道的;再着重教学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并标注拼音。
2.出示词语教学—字组成词语—学生自由说不确定的字词,并让学生自己写出来
3.多读课文,理解圈画出来的字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4.提问学生读课文—保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等12个教学目标
三、学习课文—演示
1.师范读,理解词语
2.多种演示—通过角色的扮演和演示,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体会文本中的用词以及事物的状态
3.理解一词多义
4.再读课文
5.回归课文,理解问题3,解决中心思想问题
四、结束
1.规范书写生字—描红、仿影、临写
感悟:
于老师的《小秧苗脱险记》,我认为是活跃开放的课堂。
在这一课中,时刻以“生”为主。
1.学生自主认字。
在课堂中,于老师问学生“哪些不用老师教,也不用看书上的拼音,就认识?”接着就是孩子们把认识的字说出来。在这一过程,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程度,避免“认识还要学”的重复局面。
接着,孩子们说课本中、古诗中、日常生活中识字,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巩固知识,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实际教学中,我要尽可能的避免重复的识字教学,因为低年级孩子识字量较少,我“总以为”孩子们都不认识,在课堂中就反复讲重复讲。其实仔细观察,一些孩子已经“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早已认识,老师的讲解又没有新花样,对于他们来说课堂就是枯燥的课堂。
2.学生自主写拼音。
在遇见不认识的字时,借助课后识字表标注拼音,这是一个好习惯。
我所教授的低年级,课本大多数标注拼音,但是我还是习惯性的让孩子用一个圆圈圈出二类字,用两个圆圈圈住一类字,以此来区分一类字还是二类字,在圈的过程中,孩子会注意的;在朗读的时候,也会着重注意被圈住的生字,加深印象。
3.学生自主学词语
词语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该如何给学生解释呢?于老师让学生读词语,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本方面避免了枯燥难理解的解释,也教会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4.师生实际演示
现场显示的作用往往比教师的口语讲解更加贴切,“团团围住、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警觉……”这些词语通过演示,首先让学生自己演示体会词语的美妙,其次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词语。
在小学中低阶段,注重字词,同时以“字词句”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乐学愿学,更容易接受本课的词语,更易于书写生字的间架结构,真正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