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激情不变,带着我的爱和梦想思索追寻。一路上,采撷生活的芬芳,收获生命的感悟,品味教书的滋味,领略育心的快乐。
1999年秋天大学毕业,那年我23岁,一个和风习习的清晨,带着稚嫩和初为人师的喜悦,来到了倪家营中学,一所村庄田野掩映着的散发浓郁乡土味儿的学校。
记得刚到那儿,我住在一个刚进校门的2层小阁楼里。清晨第一缕阳光从门窗里照进来时,我看见那挂满枝的枣子一颗颗那样饱满,在风中轻轻舞动,于是我的教师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友文友书
日子过的平淡中有波澜,在练习和熟悉业务中,时光悄然过去了,在那间阁楼里,开始了阅读之旅。每天中午午饭后,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读《语文教材教法》,这本书是我的大学老师程建功老师离校时对我们的嘱咐,读精用好,他还留下了一句话“语文课越热闹效果越差”,现在看来,真是经典了。而《语文教学通讯》是无意间发现的、上面有许多精彩的文章,助于语文教研,那里有余映潮先生的读写教学法,窦桂梅先生的主题教学法,于漪先生的情感语文教学,每一期我都认真的读、摘抄,这几个名师给我指明了方向。《班主任之友》是一本杂志,思想新颖,很多方法实用。而《三希堂法帖》是至爱,从欧阳询到赵孟頫,再到二王苏米,我漫溯于书写世界里,养灵性,润心智,时光打发起来很快,多少孤独的青春闲暇时弹指一挥间而去。常记小窗下信手临摹涂鸦,笔耕于纸墨,也算得上“室有兰芝香,书存金石气”吧,读书练字,让我心静如水,不管世事沧桑,亦或人情世故,宁可不去想,依旧爱我所爱。大学毕业论文导师权绘锦离校时说过:老师就要身正人之范,学高人之师,正人必先正己,为师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学让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至今还清晰在耳际。有时,觉得做一个中国人,真幸运,诗词典赋,琴棋书画,那些先贤留下了一切。于是我常梦回先秦两汉,那时人们深深仰慕先贤,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老庄深邃博深,儒释道合一。我徜徉在古典中,或现实或浪漫。多少个夜晚,当夜阑人静时,展开宣纸,让墨的味道充溢在小小的斗室,在横撇竖捺中,静静感受文字的力量。 写自己的从教感言,是从那时养成的一个习惯。倪家营的那段时光真是最充实的回忆,它给了我自信和成功,让我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也是从那时起,我对语文课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语文是诗意的,每一次上课,都是师生心灵的颤动,在学生的读书声音中,我找到了快乐和知音,秋天的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一直在回荡着,我喜欢听学生的清脆的声音,仿佛那是天籁之音。我醉心于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不会气馁,不会放弃,我会坚持在我的语文教学乐园,向着书香更悠处漫溯。
寻觅幽境
为了切实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我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我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先后以“生活化体验式作文”,“分层作文教学”“四板块”评讲作文等方法对作文教学展开了一些探讨,有些许收获慰藉着几次考试的低迷与失意。虽然作文分高了,但有时整体上仍然与年级组最高的老师有差距,我想还是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探索。我想凡事都会有挫折,不可一下成功,于是我施行因材施教,分层提升的方法,引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喜爱写作,乐于以手写心,在语言、情感、思维的世界里展开梦想的双翅遨游,学生的作文还是有进步的。
多年来,我参加了多项省县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为我积累了一些有用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寻找办法,提升成绩。为了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走的更加深入,我主持的省级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活课堂,培养学生诗意情趣的研究》于2014年10月通过鉴定,2016年此课题在县市级评比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几年来有感于语文教学的点滴,总结了一些做法,升华了自己的认识,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教育的真谛是爱》、《诗意评价让语文更诗意》、《训练学生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润涵生命,培养个性》、《赏识是最好的教育》等七篇,语文太深奥了,语文教学没有休止符,我永远在路上,我是一个语文人,为此我无悔。
为爱感动
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情怀。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情感去架设学生心灵的桥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我用爱心播种希望,我用爱心传递真情,我用尽一切方法把我的爱传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我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发展生学习的希望。 我播洒爱心,收获快乐!
那一年我教的是初一3班,那些朴实可爱的乡村少年,是让我永远不能忘记的,至今我都能说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子。
秋天倪家营的枣子熟了,乡村田野里到处是一片片红彤的的枣子,果香四溢。每周返校时,他们总会捡自己家里最好的枣子送给我,让我尝尝,虽然这些是平凡的东西,但当时在我看来,是那样美好,年轻时与这些田野上走来的乡村少年在一起,多么值得回味,让我发自内心感叹,至今回忆起那一幕幕是那样让人不舍,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我感谢他们。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拎着大水桶去水窖里打水,很深的水窖,有两个学生正好去找我,远远看到我在水窖里打水,马上快速的跑到跟前硬要为我打水……幼小而单纯,他们那样尊敬老师,敬畏老师,多么好的学生啊!那两个学生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了,生活的很好。,李强在畜牧局工作,而杜平泰是宅急送公司的经理了,每当我想起这些时,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他们的身影。那件小事常常浮现在我后来的从教生涯里,时时提醒我,让我走近学生,和他们谈心,交朋友。
春去秋来,时光如水,走过了暖的阳春,走过了酽酽的夏日,走过灿灿的金秋,走过皑皑的寒冬。21年的辛勤耕耘,说不上桃李满天下,也有让我欣慰的弟子,他们中有辛勤的农民,有心灵手巧的工人,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和我一样的园丁,有一个学生给我的信中这样写到:老师你好吧,在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你那的样子,你的教诲将伴我一生,是你为我人生染上了智慧的底色。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头,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带着一颗心走上讲台,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嘘寒问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也关注他们的生活,犯错了,与之谈心,有难了,帮助解决,我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我的学生也不断地感受到幸福。
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幼苗、培育花蕾。
超越自我
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要注重自身完美形象的塑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把自己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爱,化为自觉的行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2011年10月,告别了乡村,投入到另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临泽四中,这是全县最具影响力的校园,寄托了上级领导和全县父老乡亲的厚望。初来这儿一看,挺大但很荒芜,经过近两年的苦心经营,靓丽了许多。每当你漫步其间,你会由衷感叹这里有优美的环境、蓝天与校园浑然一体,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和谐的氛围中,教学相长,生命的枝节在静静舒展,智慧和才艺在学生心灵中悄然积淀。面对新的环境,这正是我们四中人实践梦想、挑战自己的新天地。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不是吗?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四中啊,我们见证了你百废待兴的创业艰难,见证了你的发展变化,我们是你的拓荒者,我们以你为荣,你因我们而精彩,相信,只要我们用激情和汗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勤奋好学,为你的发展奋斗不懈,你的蓝图将在我们手中绘就。
生命的远景,艰难而稳重,美丽而动人,道路的伸展,都是给时间的方向,从脚下开始,从脚下结束,在平凡中铸就一种永恒。
回 眸,这一段路不易,我的青葱岁月,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