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街百年往事—— 四平街的来历(三)

当然了,要想说清楚为何四平街能当站名,就得从为何叫四平街镇开始。前边说过东北叫四平街的曾经有好几处。为何叫四平街的这么多,其实很好理解,只要懂得满语“四平”两个字的意思就明白了。而“四平”两字满语肯定不会是“四面平坦”或“四平八稳”的意思。更不会有“四达之衢”的意义。

那么四平街是怎样一个来历?原来,四平街是在清代时接待来往过路信使,或过往军队的驿站,清代时朝廷在东北设立许多处这样的驿站。四平街这个驿站不过是其中的一处,所占的土地是当年的蒙古王爷达尔罕王爷的领地。清朝官员为了戍边,在这里设置了巡边休息的驿站。所谓驿站就是朝廷为巡边或传递情报设置的站点,常常在电视剧里听到“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等词语,并可以看到有人牵马,等待快马而来的信使到此换马,用来形容情况紧迫感。驿站的作用就是为传递情报提供服务的场所,平常饲养一定数量的马匹,因为,来往运输马是主要的运力,不管几百里加急,只要上一站有人骑马来了,到这里必须换马。当然还有其它物资储备等等。


这个火车就是老四平


当时四平街这个驿站是不是叫四平驿站不知,但由于闯关东农民越来越多,需要把粮食等作物拿出去进行交换,由此慢慢形成了集市,就需要起名了,正好驿站附近有个小山,说高不高,说矮不矮,远远望去好似一个大疙瘩,来此垦荒的人们就用疙瘩岭来形容这个小山。当然这个小山二、三百米高,在平原上起岭,看起来也是非常高大的。

当时的岭上是林木茂密的土岭,岭间涌出一股泉水,顺势而下,形成涓涓细流。真可谓溪溪清流、风景秀丽。因为卫戍驿站的兵士都是满族人,所以,看到这涓涓细流沿山势而下,形成的一条细细河流,不觉就喊道:“四平比拉。”因而“四平”就成了驿站的名字。“四平”满语锥子的意思,形容细而长。“比拉”满语是河流的意思。加一块就是细长像锥子一样的河流。

因为,这是很随意的事情,没有人会细细记载叫四平的驿站向街市转化过程,由此就忽略了名称的来源。当然也是因为沙俄修建火车站,并起名叫四平街火车站,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多亏后来真有人考证出“四平”两字的来历:“四平系满语,直译为锥子,指此地一条河流又细又直,象锥子一样。”应该就是指从疙瘩岭上流下来的小溪。

我以为这条考证无疑是尊重事实的,虽然四平街是蒙古地,但驿站却是满人兵士建的,是为了皇帝和官员巡视戍边而建立的。况且,来巡行的不是皇帝,就是清朝廷武将官员。当时这个驿站可能还没有名字,或者有别的名也没传下来,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因而“四平”就成了这个驿站的名字。

驻站的驿丁携妻带子在驿站共同居住。此时清朝朝廷规定,驿丁可以在驿站周围开垦土地自给自足。饲养的马匹需要大量的草料,靠自己肯定自足不了。朝廷运来不及时,只好靠附近农民提供。加上后来,清廷开禁,就有许多闯关东的人寄居驿站附近,在周围开荒种地。这个驿站慢慢地积聚了许多闯关东的人,他们把自己地里生产的粮食拿到这里,用于交换其它生活用品,渐渐演变成了交易市场。当然,驿丁和家属也会把自给自足剩余的粮食什么的,与当地百姓进行物资交换。慢慢吸引了方圆几里地周围,闯关东来的人都来驿站附近进行一般日用品之类的交换。于是,小小的驿站变成了街市,就在“四平”两字后加上“街”,“街”本身就是市场的意思,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四平街。东北形成城镇的特点之一,正因为有了驿站,所以许多驿站都发展成后来的城镇,也就是街市。

“四平街”驿站南边的上一站是鴜鹭树站,下一站是北方的梨树城。

 满语“四平”两字怎么念,实在不知道,没学过呀。也许发音相同吧。但不管怎么说,地名出于当地的地貌特点是一定的了。因为过去的四平街,现在的老四平有叫疙瘩岭的小山,山上有泉水流下,形成了像锥子一样的河流。所以,才叫“四平驿站”的。

1、网上搜的图片借用,告知不可用即删除。2丶请不要转载改编本人写的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