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其实很常见,不少人都没有症状,大都是在做颈动脉彩超检查时被偶然发现的。
这不,我的一个闺蜜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紧张的不得了,打电话过来,说:“我今年才40多岁,这可怎么办,会不会脑梗?”
2020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确诊为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无斑块的几乎没有。
01
有颈动脉斑块,会脑卒中吗?
颈动脉斑块是否危险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有关。
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一看斑块性质是否稳定,二看是否出现了颈动脉狭窄。
稳定性斑块一般为高回声、强回声,质地较硬,由于其本身不容易破裂脱落,导致脑卒中的风险较小。
如果稳定性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小于50%,一般不会对脑部产生影响;
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甚至超过70%,危险性相应提升。
不稳定性斑块可有溃疡、破裂等风险,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形成血栓,如果脂质内核、碎屑、血栓脱落,栓塞脑部血管,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
02
生活中的5件事,加速斑块生成
虽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功能逐渐减弱,大部分人的颈动脉都会出现斑块,但是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都可能催化斑块的生成。
1.抽烟喝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都是催化斑块生成的危险因素。
吸烟的人,颈动脉更容易长斑块。
有研究表明,吸烟者的斑块患病率为36%,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的28%。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大量饮酒不但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脂质代谢。
2.“三高”饮食
高盐、高糖、高油的“三高”饮食,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导致更多油脂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些都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3.久坐少动
长期的久坐不动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增加血管弹性。
4.经常熬夜
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激素可以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免受损伤。
而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
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话,这种机制就会失效,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5.肥胖
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体脂总量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
进一步分析肥胖趋势变化,研究人员还发现,持续体脂过高的人群动脉更为僵硬。
而动脉僵硬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明显的信号,会增加心梗、卒中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03
预防颈动脉斑块,做好4件事
日常可以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以及药物控制四方面来预防斑块的形成。
1.健康饮食:热量摄入别超标
吃饭八分饱,少吃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少吃盐和糖,严格控制总热量,避免超重和肥胖。
平时可以多吃三类食物,首先是新鲜蔬菜水果,建议每天吃够1斤蔬菜半斤水果,多吃深色蔬菜;
其次要多吃粗粮常吃坚果、豆类;此外还要多吃深海鱼或鱼类,最好清蒸。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缓斑块的进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适量、循序渐进地进行。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每次约30~50分钟,每周3~5次即可。
3.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抽烟饮酒都会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因此戒烟戒酒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
4.科学用药:控制“三高”
除了生活干预外,药物控制也至关重要。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要遵医嘱积极合理地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