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声纹记

下班回来,刚踏上二楼台阶,就听见三楼传来“哗啦——哗啦”的声响,像无数片小叶子在风里撞。不用抬头也知道,是张奶奶又在择菜了。她总把竹篮放在家门口的小凳上,择完的青菜叶落在篮沿,碎碎的,风一吹就贴在台阶缝里,第二天再看,准被她扫得干干净净。

这声响我记了三年。刚搬来的时候,我总踩着这“哗啦”声开门,钥匙插进锁孔时,那声音会顿一下——许是张奶奶听见了动静,停了手里的活。有次我加班到深夜,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几盏,黑沉沉的,正摸索着找台阶,忽然听见三楼传来“嗒、嗒、嗒”的轻响,是她用拐杖敲了敲地面,一下,又一下。那声音像小石子落在水里,在楼道里荡开浅浅的回声,我顺着那节奏走,竟一点也不慌了。

再往上走,四楼的门后会飘出“沙沙”的摩擦声,是李老师在翻书。他是中学的历史老师,总爱把旧课本摊在门口的折叠桌上,戴着老花镜读。有次我忘带伞,在楼道里等雨停,他翻书的“沙沙”声混着雨声飘下来,竟比雨声还软。后来我常在门口放一本自己看完的书,第二天再看,书旁边准会多一本他的旧课本,扉页上写着“某页有段史料很有意思”,字迹清瘦,像他翻书时轻轻捏着纸角的手指。

最妙的是五楼的脚步声。每天早上七点,准会有“噔噔噔”的轻快声响,是隔壁的小姑娘背着书包去上课。她的运动鞋底沾了橡皮屑,走在台阶上会带起一点细碎的“沙沙”声,像小松鼠抱着松果跑。有次她把水彩笔掉在了四楼,我捡起来送上去,听见她家里传来“唰唰”的画画声,开门时,她手里还攥着支蓝色的笔,脸颊上沾了点颜料,像落了颗小星子。

这些声音从来不会凑在一起吵,总是你停我起,像一串轻轻敲在楼道里的音符。择菜的“哗啦”声停了,是张奶奶去煮面了;翻书的“沙沙”声歇了,是李老师去浇他窗台上的绿萝;轻快的“噔噔”声远了,是小姑娘走进了晨光里。我常常站在自己家门口,听着楼道里此起彼伏的声响,忽然觉得,这一方小小的空间,竟藏着这么多温柔的日常。

后来有次出差,住的酒店走廊很静,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夜里想起家里的楼道,竟格外想念那些“哗啦”“沙沙”“噔噔”的声响——想念张奶奶择菜时偶尔哼的老歌,想念李老师翻书时轻轻的咳嗽,想念小姑娘跑过时带起的风。原来那些没什么特别的声音,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心里最踏实的背景音,像一杯温温的水,平常,却离不开。

如今再走在楼道里,听见那些熟悉的声响,我总会放轻脚步。不是怕打扰,是想多听一会儿——听张奶奶的竹篮又“哗啦”响了,听李老师的书页又“沙沙”翻了,听小姑娘的脚步声又“噔噔”近了。这些声音,是楼道里的声纹,是邻居们藏在日常里的问候,是不管走多远,一回来就能听见的、属于家的声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栋老楼的楼道都藏着一套专属声纹,我是在搬来第三个月,被三楼那串拖鞋声叫醒的。 不是寻常拖沓的“啪嗒”,是塑料底蹭...
    阳光明媚十里飘香阅读 806评论 0 10
  • 我总在傍晚时分听见楼上的脚步声。不是急促的、带着匆忙的那种,是慢悠悠的,一步一顿,像老钟摆轻轻晃过空气——那是三楼...
    阳光明媚十里飘香阅读 1,027评论 0 15
  • 雨是从傍晚开始泼的。 不是淅淅沥沥的下,是带着海风的咸腥,一股脑砸在单元楼的玻璃上。三楼的老太太扶着墙挪到窗边,看...
    望义生文阅读 33评论 0 2
  • 张美仙从小生活在乡村,她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自从结婚后随丈夫搬进城里南开区的某个小区后,她的生活也变得像城里人一样...
    句町丁阅读 1,209评论 0 5
  • 楼下的防盗门又在傍晚六点十七分准时发出“咔哒”声时,我握着炒菜锅的手顿了顿。以往这个时候,总会有个穿灰色冲锋衣的身...
    好习惯成自然阅读 619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