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5年1月22日,农历腊月廿三,南方的小年夜。
在南方,小年夜恰似旧历年奏响的俏皮前奏,一入腊月廿三,年味便 “噌” 地一下,从街头巷尾的烟火缝隙里冒了出来,热热闹闹地弥漫开。
我打小在南方长大,对小年夜的记忆是从厨房那氤氲的雾气开始的。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小年夜这天的大清早,奶奶、老娘等家里的长辈女性,就会系上蓝布围裙,手脚麻利地在灶台上摆弄。锅里煮着的,是祭灶神用的汤圆,颗颗圆润,像雪团子般在锅里翻滚。这汤圆可得讲究,奶奶常念叨:“灶王爷吃了甜汤圆,嘴巴抹蜜,上天言好事嘞。”南方的汤圆,和北方元宵不同,软糯外皮是手磨糯米粉的细腻,一口咬下,黑芝麻馅汩汩流出,甜香四溢,满是家的味道。这是敬灶神的供品,也是一家人围坐共享的甜蜜。我小时候,那汤圆都是自家人手工搓成的,这是一件挺费神劳心的事。现如今的小年夜也吃汤圆,但大多是从超市里买来的正宗宁波汤圆。
“扫尘”那可是小年夜的“重头戏”。全家总动员,爸妈手持长竹竿绑着的扫帚,清扫屋顶墙角蛛丝尘絮;我和弟弟们负责擦桌椅门窗。抹布在水中搓洗得发白,擦过玻璃“嘎吱嘎吱”响,擦完透亮得能映出窗外腊梅影。就连平时不常用到的壁柜啥的,都得打扫得一尘不染。这一扫尘,据说是要把旧年晦气、穷运统统扫出门。一家人边干活边说笑,欢闹声中,屋子焕然一新,亮堂堂迎新春。
到了傍晚,街巷就更有看头了。街头巷尾弥漫着麦芽糖甜滋滋的香气,小贩扁担两头挑着箩筐,里面装着块状、棍状麦芽糖,这可是贿赂灶王爷的 “神器”。传说灶王爷要在小年夜上天庭述职,汇报人间善恶,麦芽糖黏性大,糊住灶王爷嘴,让他“只言好事,莫言烦恼”。孩子们兜里揣着零花钱,争着买糖,咬一口,黏牙却甜到心坎,还会比赛谁能扯出最长糖丝,那亮晶晶糖丝,仿若把小年夜的快乐也拉得悠长。
晚饭前,老爸总要郑重地摆上祭灶仪式。供桌铺上红布,放上汤圆、麦芽糖,还有几碟自家腌制的酱菜、水灵灵的青菜。阿公净手焚香,对着灶王爷画像鞠躬念叨:“灶王爷,您老保咱家灶火兴旺,平安顺遂,今个送您上天,多说好话……” 这份虔诚,跟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描写的场景一般无二。我和弟弟们肃立一旁,被这庄重肃穆感染,却不敢乱说话。仪式结束,撤下供品,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就上桌了。这或许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之前最丰盛的一顿了。
饭后,一家人围坐火盆边,嗑瓜子、剥花生,长辈们会讲起古旧传说:灶王爷原是凡人,因心地善良被玉皇大帝封了神,守着人间烟火。又说起哪家孩子小时候馋嘴偷食供品,被大人佯装灶王爷怪罪,唬得哇哇大哭。笑声在屋内回荡,暖烘烘灯光映着家人笑脸。
窗外偶尔几声鞭炮响,小年夜的温馨如涟漪,缓缓漾在时光里,成为记忆深处最柔软、最眷恋的角落,岁岁年年,滋养着游子思乡的心田,让南方的年味儿,从这小小的夜,悠悠淌进岁月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