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上迎来北师大高益民教授的课程,与其说是课程不如说是对话。高益民教授从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起。
日记,在熟悉不过了。学生时代的我们少不了的就是写日记,日记上批语简单明了。记得中学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一周写三篇日记。那时我最期待的就是日记后面老师的批语,有时会多一点,有时就是寥寥数语。老师批语内容多的时候,内心就会无比欢喜,而批语内容简单明了时,内心会有小小的失落感。或许那时就已经期盼老师能与我多多沟通交流。
日本老师给孩子日记上的批语,引人深思。这样的方式不仅了解到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能与孩子们沟通,交谈。间接教会孩子们一些常识与道理。
再看看自己,自己的遭遇无形中传递给了今天的孩子们,自己的失落与失望留给了今天的孩子们。甚至有时候会很着急,课堂上急与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孩子们思考与发言的权利。
说不出话的小女孩,跟自己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面对众人就会莫名的紧张,不自信。说话声音也会降低好几个分贝。不同的是,我没有她幸运,没能遇上一个好老师,一个愿意等待我的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老师的所作所为,公开课上他竟让一个面对众人就说不出话的小女孩站起来回答问题,短暂的迟疑后,老师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佩服。他的决定只是为了给那个小女孩一个机会,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而换做我们,我们的做法回是什么呢?我相信很多老师,当然包括我内都不会去冒这个风险。
原田老师的语文课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像高益民教授所说的,简单几行诗却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去讲解,都讲些什么呢?难道就是变着法的让孩子们读吗?读到孩子们倒背如流的时候这节才算结束吗?然而,意料之外的课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更多的是惊喜。
原田老师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孩子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就像高益民教授所说的,每一本读物不仅取决作者,更取决于读者,每一个人读到的感受都会不同。步入小学工作后教授数学课程,很少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整个课堂的发展掌控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让孩子跟着我预设好的思路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话语权,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孩子的成长。就像高益民教授所说的学会等待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