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色生香。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读完《红楼梦》香菱学诗这部分内容,感慨良多,这篇说说黛玉这位好老师。
我们都做过几年十几年的学生,或许每个人心中对好老师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师德品性、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最基本的。
早年看电视连续剧,印象中的黛玉,爱生气,言语尖酸刻薄,一直不喜欢黛玉喜欢端庄娴淑通情达理的宝钗,这一回读书,完全颠覆了早年间的印象。
先说黛玉的诗才。
十八回元春省亲,众姐妹做诗,元春挨次看姊妹们的题咏,待把六首看毕,笑赞:“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
待看宝玉做的四首中,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这首最好的《杏林在望》,却是黛玉看宝玉苦思冥想做得吃力替他做的。
三十八回,大观园众姐妹共赴螃蟹宴后,兴致高涨,做起菊花诗。林黛玉一人做了《咏菊》《问菊》《菊梦》三首,独占前三甲。
其才华之奇,可见一斑。
再看黛玉对诗的见地。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黛玉认为,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当香菱说自己喜欢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连忙打住:
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大道至简,高手都是化有形于无形,无招胜有招。
再跟着领略黛玉的教学过程。
她先给求学心切的香菱开了个书单: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如同学画一样,先临摹,再写生,最后才能万物了然于胸,凭空也能即兴创作,学诗自然也要先读诗打下点底子。
为什么先王摩诘呢?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对王摩诘盛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外界的窗口,好诗、好的描写必定是有画面感的,首先通过画面吸引读者,继而打动读者,引发起读者的共鸣。
昨儿在文友游戏的安德鲁分享的《陈虻:电视新闻创作的四次选择:选题、角度、时机、素材》中看到一句话,说了和说清楚了,是两回事儿;说清楚了和说精彩了,又是两回事儿。感觉用在这儿特别合适。
王维目之所极皆入其诗,五言律不过40个字,五绝更只有20个字,他不但能说清楚,而且还说得精彩。意境清逸飘远,用词却简洁直白,不只是好诗,还是好读的诗,自然是入门的首选。
杜甫的七律深沉厚重,李白的七绝狂放无边,寄情言志,没有一定诗词功底,没有相当的生活历练,读不进,读不懂,读不透,学而不解其味,习而不得其法,故而排其后。
精读王、杜、李这三大家四五百诗打好底子,再佐以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扩充眼界,只要不是太笨,不愁做不出好诗。
黛玉二话不说又把自己读的画了红圈的《王摩诘全集》借给了香菱,小气自私的人怎会如此呢!
香菱诸事不顾也不睡,读完黛玉画了红圈的诗后,着急换杜律。黛玉不急着给她换,先检查起香菱的学习效果:
共记得多少首?
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督导起来一点也不含糊。听香菱讲了对王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三句诗的认识,知香菱“三昧已得”,方把杜律给她。
应香菱要求让她用‘十四寒’的韵诌一首月。香菱作出一首,兴匆匆地找来。面对香菱幼稚的诗作,即没嘲笑打击,也没虚夸吹捧,首先肯定了好的一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接着指出问题,不让学生沉迷于沾沾自喜,又针对问题剖析原因,指明方向:“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最后不忘鼓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了了数语,不禁让人感慨,这哪里是什么动不动就生气就哭,爱耍小性子的林妹妹,简直就是一位熟谙心理学、道业深厚、心地纯良的好老师啊!
香菱第二首拿来,“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也是一样鼓励安慰加指正,但又不忘作为老师必须的责任,倾己所能教,学你就要学好,作不好就得另作。
在黛玉的引导鼓励与严格要求下,香菱终于作出了交口称赞的第三首。
黛玉真是好老师的楷模。
学古诗|曹雪芹·《红楼梦·黛玉是位好老师》
《小白的红楼梦|香菱学诗》
学古诗|曹雪芹·《红楼梦·香菱学诗4》
学古诗|曹雪芹·《红楼梦·香菱学诗3》
学古诗|曹雪芹·《红楼梦·香菱学诗2》
学古诗|曹雪芹·《红楼梦·香菱学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