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4年级的我要定杂志,爸爸说:“咱不定,没有钱”
当时感受:我家的收入可以,杂志也不贵20、30左右的样子。爸爸的话让我感觉自己的需求不被重视,我在家庭中不是很重要,我没有得到爸妈足够多的爱。
再次成长:爸爸微笑着接过学校订杂志的那张纸,和自己坐在炉子旁交流杂志,让我简单介绍一下,然后他给予了积极回应。然后他微笑着问我:想订哪本闺女?他会肯定我,然后给钱让我订,愉快的吃饭。以后拿回来他会让我看完给他看,和他交流里面的内容。(这是一种情况)
看完后爸爸和蔼的说:挺不错的,班级里很多人都订吧。我说下我的意见,如果大家都订,我觉得传阅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彼此还可以交流下心得。如果你不想再次翻阅我觉得这个办法可以一试。至于杂志的钱,可以看电影、买其他课外书等。你z自己决定闺女。这是钱,你自己做决定,不管哪种方法,别忘记了给我看看呀。(这也是一种情况)
总结: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注,让孩子感觉被爱被尊重。有力量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去做想做的事情,不内耗。
启发:放下手机,陪伴孩子。聆听他的想法,不带评判的去和他交流,记得面带微笑。
事件:3年级的我穿着爸爸丛南方买来的过年新衣,爸爸说:“这得200多块钱呢”
当时感受:爸爸买的和同学买的质量不一样,只是外在像,衣服的质量明显不如别人的好。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是即使我有条件去买一些轻奢、或者是品牌物品的时候,也会消费降级。甚至拿着“降级品“充面子,这件事情不光是物品,还表现在自己的生活上。为了很多不必要的”外在“,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这件东西不是东西的价值,而是自我认同感和肯定。
再次成长:过年时爸爸带着我去商场买衣服,爸爸会说:“女儿就是好呀,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可以选择,不和男孩是的就那么几件”。好好选选,过年咱就漂漂亮亮的。(不管价格,一个月工资都可以接受。)如果太贵超了自身消费水平,爸爸会认真夸下这件衣服,不错呢,贵有贵的好处,就是钱包不给力,然后和我撇撇嘴。(回到家爸爸会在晚上临睡前和我谈一下:今天看的那件衣服,超出我们的消费水平了。你看我们并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一切对吧,但是过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对吧?再说了,别看这衣服没那件贵,你往上一穿,还真把那模特比下去了)
总结:让孩子知道他时刻是被爱着的,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宠爱他的人,虽然这样但是没有“溺爱”的痕迹。道理也可以在温馨、有爱的氛围下告诉他。
启发:不管是对儿子还是自己都理性消费,在能力范围内给安排最好的。对于范围外的东西,看到它的价值,并积极引导,最后一定不要忘记了:教会孩子爱,并让他知道家人永远最爱他,并且他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