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巨匠与杰作》:经典作家的另一面》笔记(1)
1945年,毛姆应美国《红书》杂志邀约开列了一张书单,列举了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并为之撰写了系列书评,对这些名著的成书过程、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一一做了点评。
于是就有了我们手头的这本《巨匠与杰作》。
当然,谁也无法否认《城堡》的深刻与《追忆逝水年华》的伟大,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些书似乎有点“太深刻”、“太伟大”了,不太可能用“享受”二字来形容其阅读体验,以至有人戏言:所谓名著,就是所有人都不想读却又希望自己读过的东西。
在这个问题上,毛姆的观点十分明确:
艺术的目的就是娱乐,而教育只是其次要功能,那么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小说,一定要为读者提供愉悦的享受,他极力反对将小说当成讲坛的陋习,认为“让读者以为读小说可以轻松获取知识”是一种误导,因为知识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获得,而读小说就是为了寻开心,“假如读一本小说很辛苦的话,那还不如干脆别读了”。
为此,他甚至提倡大篇幅的跳读或者对原著进行大胆删减,因为这样能够有效增添阅读的快感,对原著精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毁损。
这种阅读理念,毛姆在《巨匠与杰作》的第一章《小说的艺术》[插图]中讲得十分清楚,并且贯穿全书的始终。
常常有人抱怨:写文学批评的,常常都是些自身没有实践创作经验之人,他们满嘴的理论术语,却如隔靴搔痒,话不着题;相比较而言,作家写出来的文学批评直观而感性,更容易触及小说实质。
就拿毛姆的这篇《小说的艺术》来说,除了当中的第二节还谈谈叙事视角外,通篇几乎全都是漫谈闲扯,其率性和散漫,简直有点对不起标题上的“艺术”二字,可谈笑间,已经把小说最本质的问题(如类别、功能、写作技法等)解释清楚。
感:
想起三句语:
1.实践出真知。
2.隔行如隔山。
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可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
我旗下会员点此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