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前一天很累,睡得又很晚,转天没什么安排想要多睡一会儿,可到了早上闹铃还没响,自己就突然醒了。
你可能说这是生物钟的原因,是它控制了我们的大脑,之前的作息时间一旦形成习惯,人们便无力反抗。
而医学心理学教授蒂尔·伦内伯格,通过几十年研究各种生命的生物钟发现,生物钟并不像人们所理解得那样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系统,充分了解生物钟,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管理精力的方法,提高做事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钟的概念
在人们看来,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比如你想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到时你就会自动起来。
医学心理学家表示,生物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早起的鸟儿”,早上起得很早,但相对的晚上很早就困了,另一种是“夜猫子”,他们无法早起,但晚上根本不困,很爱熬夜。
你会成为哪种类型的人,和你的年龄、性别、意志力等毫无关联,而是由一种叫作“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决定的,并通过外部需求不断进行校准。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需求不同,时间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判断“早起的鸟儿”和“夜猫子”中哪个类型就一定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生物钟的作用
生物钟对人体来说很重要,它既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和外部环境协调一致,还可以帮助身体内部的各种技能达到同一频道。这样一来,我们的身体就能够迅速适应自己的需求,达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的效果。
那么,生物钟是如何对人们的身体进行调节的呢?很多人认为外在环境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影响人们生物钟的根本原因,但科学家的实验推翻了这一点。
在这个实验中,一群人生活在见不到阳光也没有时钟的屋子里,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生活不会受外界环境和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保持着原来的生活节奏,一天24个小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睡觉,剩下的时间用来活动,体温等身体指标也是按照这个节奏来变化的。
可有一个小伙子极为特殊,他的身体指标和大家一样,是按照24个小时一个周期变化的,他的行为却按照另一个周期在进行。每隔几十个小时小伙子才会睡一次觉,由于醒着的时间太长他感觉很累,导致每一次睡觉时间都比其他人长得多。
由此可见,我们的生物钟是由两套系统共同来维持的,一种是负责调控人们行为的,叫作行为节律,另一种是负责调控体内各器官的,叫作生理节律。只有行为节律和生理节律同步进行时,人体才会感到舒适,否则,就会像这个小伙子一样感觉到很累。
生物钟的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学习、加班、熬夜、补觉等各种问题,行为节律和生理节律对不上,于是,他们在违反生物钟的情况下身体状态越来越差。
想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不断地调节人们的行动节律,使他们按照外在需求来校准自己的生物钟。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周围环境的信号来影响自己的行为,比如,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觉得不困,根本睡不着,那就把所有对自己有影响的“光”都解决掉。除了关上灯你还要关闭电子产品的屏幕,不要让任何“光”有机会影响自己。早上起不来的时候,就尝试打开窗帘,让“光”照进来,强制性地影响你的机体。慢慢地,你的身体会越来越适应这种变化,生物钟也会变得越来越规律。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代科学家们不仅能利用生物钟改善生活。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类型,帮其作出最佳的职业选择,还能利用生物钟合理地安排病人的服药时间,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物钟,别人觉得舒适的节奏,对你来说未必合理。选择适合的生物钟,建立良好的作息,你便不会再有管理精力及睡眠方面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