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互动习惯?
互动习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形成的长期互动倾向和互动意愿,包括教师组织课堂互动的习惯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习惯。
教师的互动习惯包括教师组织教学、发指令、做示范、提问、候答和点答、反馈等方面的习惯,也包括教师在语言使用、情境创设、教学资源运用、支架搭建、互动形式选择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习惯。学生是课堂互动的主体,学生的互动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决定学生是否能获得与及时把握更多互动机会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习惯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性工作,起着为课堂互动打底色的作用。
一、学生互动习惯的基本内涵
在课堂上,学生良好的互动习惯包括主动合作、认真倾听、相互尊重、大胆表达。其中,主动合作是有效互动的基础,认真倾听是关键,相互尊重、大胆表达是保障。
(一)主动合作
学生在互动中的主动合作,经常表现为:在教师提问时专注聆听;在教师提问后积极举手发言;在教师发出互动指令后,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老师或同学沟通交流,主动邀约、催促同伴迅速开始语言实践互动。
(二)认真倾听
专注的眼神、活跃的思维和由此产生疑问和共鸣,是认真倾听的突出表现。有效的倾听绝不只表现为外在的神情和动作,还伴随着听者的比较、鉴别和判断等有价值的思维活动。
(三)互相尊重
尊重,意味着理解、包容,是人们求同存异、包容接纳心理的结果。多维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学生思维的多样化是引发课堂深度互动的重要因素。
(四)大胆表达
有效的互动首先是正常的交流,要遵循礼貌先行、主动互动和合作共赢的原则,表现为互动时面对面,有眼神的交流,有必要的肢体动作,有话轮的流转,有必要得体的回应。大胆表达,指学生能大方、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互动习惯养成的路径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表率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良好互动习惯的率先垂范者。在互动课堂里,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的互动习惯示范课。教师可以通过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课堂互动细节,在发现互动过程中的问题时给予及时、恰当的反馈等具体细微的方法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要落实习惯培养的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使互动习惯不仅能被牢记于心,还能外化于日常的实际互动中,成为促进学生互动,提升学习效果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