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绍兴十年七月初八,岳鹏举率两万背嵬军大破完颜宗弼(金兀术)带领的六万铁浮屠。于平原战场第一次以对攻的方式击溃了金人骑兵,金兵尸积如山。完颜宗弼败退时,大放悲声“自海上起兵,皆以马胜,今已矣。”
自此,金人不再组建铁浮屠骑兵。
七月十三,完颜宗弼不甘失败,率十二万军队进逼临颖。岳鹏举帐下统制官杨再兴主动请缨,领三百游奕军为前哨,进军途中在小商桥与金兵主力遭遇。杨再兴无惧生死,率三百游奕军如突刺般杀入金军敌阵,杀金兵两千,其中包括金军千夫长,百夫长一百余人。因寡不敌众,杨再兴壮烈牺牲,火化其遗体时,身上箭簇达两升有余。后统制官张宪率背嵬军赶到,大破金军,杀敌八千,完颜宗弼连夜败走。
史称“郾城大捷”!
七月十六,完颜宗弼再率步兵十万,骑兵三万回锋突袭颖昌,想趁岳鹏举大胜放松之际打岳家军一个措手不及。不曾想岳鹏举对其战略意图早有预判,命岳云率一万背嵬军增援颖昌城王贵。
岳云与王贵领背嵬军与游奕军与金兵于颖昌城西大战。岳云一马当先,率背嵬军冲锋在前,王贵领游奕军从两侧包抄,自辰时战至午时,再破金兵,杀敌五千。金军副统帅粘汗孛堇重伤而亡,完颜宗弼狼狈北逃。
岳鹏举进兵朱仙镇,于朱仙镇再破完颜宗弼十万大军,完颜宗弼率残部逃回汴京。
完颜宗弼遁回汴京后,想征兵再战。岳鹏举于此时上奏朝廷,准备渡河北伐,直捣黄龙,夺回汴京。
“臣闻汉有韩信,项羽授首;蜀有诸葛,二主复兴。臣虽不才,所望比此。乞与陛下深入敌境,复取旧疆,报前日之耻。伏望陛下察臣肝胆,表臣精忠。”政事堂内,孙靖将岳鹏举准备渡河北伐的奏折念完,面带忧虑地望着我,小声道:“秦相,没想到岳鹏举真的神勇如此,不仅挡住了完颜宗弼几十万大军,居然可以转守为攻。我们之前力主议和,此次若让岳鹏举真的北伐成功,夺回汴京,主战派大臣必定卷土重来。到那时秋后算账,皇上又是鹰视狼顾之君,如若我等不及时动手,制止他北伐。到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可就来不及了。”
“孙靖,慎言。”我沉下脸来,冷冷道。
“父亲,儿子觉得孙叔所言不无道理。”秦熺在旁道:“当今官家自建炎元年登基以来,已有一十三年。每当朝堂形势发生变化,或对金政策发生失误,官家都要更换宰相或执政大臣用来推卸责任。这十三年里,官家更换的宰相和执政大臣达三十几位,父亲当年不也被排挤过。如若再不想办法,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我背着双手,来到秦熺面前,死死地盯着他,突然扇了他一巴掌。他措不及防,捂着被我打红的脸,委屈道:“父亲?”
“老爷,都是老奴的错,您别生气。”孙靖见我发火,赶紧跪了下去。
我转身把孙靖扶了起来,叹息道:“你念书少,跟着我的时候又事务繁重,虽懂人情世故,但对经学史籍涉猎不多,我不怪你。”转过身来,我看着秦熺,咬牙道:“这巴掌是让你记着,有些事你可以想,但有些话,你只能烂在自己的肚子里,就是对自己的父亲也是不能说的。说了,就是大逆不道。凡做大事者,都要有此觉悟,你是我多年栽培,传承衣钵之人,到现在还不懂这个道理,我很失望。”
秦熺低下头道:“父亲,儿子情急失言,请父亲原谅。”
我摆了摆手道:“好了,不说这些了。官家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自当对官家忠心耿耿,这才是我在朝堂安身立命之本,站稳了这一条,其他事自然就好说了。”
“老爷,话虽如此。但岳鹏举北伐在即,我等此时难道真的什么都不做吗?”孙靖问道。
“岳鹏举此次率背嵬军打败了完颜宗弼的铁浮屠大军,守住了我大宋江山。让官家不至于需要南避海上,立了大功,是朝堂天大的好事,对于我等而言也是如此。我等皆为朝堂大臣,立言,立论,立行,需以朝堂之事为根本,不能以私欲为议事之基础。如若秦某的下台能换来大宋长治久安,秦某今日就辞官归隐,绝不恋栈这宰相之位。你们先要清楚这一点,接下来我们才能继续筹谋商议此事,明白了吗?”
“是。”秦熺和孙靖拱手道。
“你等既然明白了,那接下来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此时岳鹏举渡河北伐是否可行,时机是否成熟,即使北伐成功了,对朝堂,对官家是否真的有利,这些才是我们今日商议的要点。”
“儿子明白了。”秦熺眼睛一亮,心领神会道:“父亲教诲,儿子谨记于心。”
我望着他,心中暗道“熺儿虽不沉稳,但还算机敏。”点了点头,缓缓道:“我大宋立国之初,太祖设都城于汴京。熺儿,为父让你熟记本朝之事,你说说,太祖于何时曾起迁都之意阿?”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太祖西巡洛阳,重游夹马营旧居时想起年少时光,怀旧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继而提出迁都洛阳,但被众大臣强烈反对,君臣之间僵持了两月有余。最后还是在太宗劝说之下,太祖才打消了迁都念头。”秦熺侃侃而言。
我点了点头,望着秦熺道:“看来熺儿你还是下过功夫的。不过太祖想迁都洛阳,倒也不全然是为了衣锦还乡。当年太祖皇帝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得政权,定都汴京只是一种自然的承袭,谈不上选择。汴京是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只能以驻兵为险,所以驻守汴京的禁军数量急剧膨胀。
太祖当年放弃迁都做出妥协时,曾言“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没想到此言一语中的,空前庞大的军队消耗了我大宋十分之九的财力,却仍无力阻挡金军的入侵。汴京城在靖康二年被金军攻陷,我等大宋子民也只能避祸南方。就算岳鹏举能把汴京打下来,到时为了防守汴京,又要耗掉我大宋大部分的财力,是否值当。
而且这汴京城该由谁来驻守。难道让当今官家重回这无险可据的四战之地不成。如若官家不回汴京,由他人代为驻守,万一金人把钦宗送回汴京,驻守汴京的将军心怀不轨,钦宗在汴京振臂一呼,重新登基,那我大宋不就成了一国二主的局面,到时如何收场?此为其一。”
孙靖佩服地望着我,抚掌道:“秦相高见。”
我摆了摆手,背着手踱了两步,回身问孙靖道:“岳鹏举奏折里有没有提到我大宋将士的伤亡情况?”
“渡河北伐的奏章里没提,不过后至的请功折子里有。此次大战,岳家军确实有如神助,以合计不到六万的兵力阻击完颜宗弼三十万大军,居然全线开花,无一败绩,杀金兵六万,岳家军伤亡人数六千有余,统制官杨再兴战死。”孙靖拱手道。
我抚了抚胡须,望着窗外,想起那金戈铁马的画面,不禁有点黯然神伤。转过身来,望着秦熺道:“此次岳家军以哀兵的身份对抗金人,三军齐心,破釜沉舟,人人不顾自己性命,为国杀敌捐躯。秦某一定要奏请皇上重赏,特别是为国捐躯的勇士,抚恤银子必须是平时的两倍。还有,秦熺你给我放出话去,各级官员如果有谁敢打这笔抚恤银子的主意,在分发银子时敢贪墨,我一定严惩不贷,绝不留情。”
秦熺拱身道:“儿子明白。”
“这其实也是我不忍心让岳家军再次北伐的原因之一。金人势大,已是事实,并不会因为打了几场败战而有所改变。反观岳家军,在这次大战中,人人以一敌十,把金人赶回了汴京,虽说大胜,伤亡也是不轻。将士们身体应该早已疲惫不堪。此次大战能大获全胜,除了岳家军作战勇猛,多少也是占了以逸待劳的便宜。虽说岳家军有为国北伐的心愿,但我等朝堂大臣也需存体恤大宋将士的良心,难道真的眼睁睁看着这些劳苦功高的爱国将士渡河去送死。十年练兵,委实不易阿,此为其二。有这两点,皇上同意岳家军北伐的可能性就不大。”我沉重地说道。
“父亲,儿子清楚了,这就去写请功折子,让皇上重赏岳家军”秦熺拱身道。
我点点头,摆了摆手,不发一言。
秦熺和孙靖离去后,我枯坐在太师椅上,心底黯然道:“岳鹏举,你是我大宋百年一遇的儒将,本可成为国之柱石,怎么会骄傲如此,连一点点和光同尘的姿态都不肯做。此次大胜金人,本是好事,你偏偏又要上奏渡河北伐,直捣黄龙,而且把韩信和诸葛亮搬了出来。项羽死后,刘邦就把韩信软禁了。诸葛孔明辅佐的刘禅,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阿斗。你让当今皇上作何感想,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我正想得头疼之际,王氏拿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轻声道:“老爷,喝参汤了。”
我抬头道:“夫人,以后端茶递水这种事让府中丫鬟来做行了,你年纪也大了,不要总是这么操劳。”
王氏笑道:“府中其他事我可以不管,但老爷您的饮食起居我可不能不管。老爷您忙起朝中事务来没日没夜,整日阴沉个脸。府中丫鬟见了都怕,哪还敢让您喝这碗参汤。”
我笑了笑,拿过王氏手中的参汤,仰头喝掉,道:“这参汤确实好喝,让夫人费心了。我平日里真的有那么严肃吗,府中的丫鬟真的都怕我?”
王氏用手抚了抚我的眉头,轻声道:“老爷,您整日都皱着个眉头,能不让人觉得严肃吗?这岳鹏举不是刚打了胜仗,怎么又让您烦心了?”
我叹了口气,道:“他上奏官家,想渡河北伐。我以前一直佩服他文武双全,可惜,这武将做久了,想问题办事情终归跳不出武将思维的局限。”
“老爷,我总听您说朝堂里文臣和武将矛盾重重。这同朝为官,文臣和武将到底有何区别,不同样都是为官家办事,为何会矛盾不断?”王氏偏着头问道。
“区别可大了。”我抚着胡须笑道:“我大宋太祖以武建国,但却是以文治国,就是因为他自己当过武将,清楚地知道对于皇帝的权柄来说,武将气质的缺点和文官施政的优点。”
“怎么说?”王氏问道。
“刚才熺儿说每当朝堂形势发生变化,或对金政策发生失误,官家都要更换宰相或执政大臣。事实上官家这么做本就无可厚非。”我站起身道:“文臣的责任本就是协调整个国家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各个方面的平衡。作为文臣,或者说整个文臣集团,都带着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上自朝堂,下至百姓,不能以力量为权威。因为从儒家的道德角度来说,天下万物在天子的管理下都可以合理的分配,当冲突激发,灾民暴动,以政治手段无法调和,导致战争时,就是整个文臣集团的失职。宰相为文臣之首,有协调阴阳的责任,当朝堂施政有误,宰相下台本就是天经地义。这也是官家喜欢文臣的原因。”
“那武将呢?”
我想了想,笑道“武将是赌徒,越是成功的武将越是厉害的赌徒。在战场上,武将需要准确的抉择能力,为了取得胜利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冲锋杀敌时,要孤注一掷,全力打击敌人;防守撤军时,要断然放弃,不顾一切突围。他们把自己和军队当做赌场中的赌资。如果诱惑夠大,他们甚至可以起兵造反。说句杀头的话,太祖自己就是个中翘楚。官家心底深处其实极为讨厌武将,因为他们是最有可能对官家产生威胁的人。因此,我大宋开朝,就是以中庸之道为行事原则的文臣来管辖武将。”
“原来如此,那战功越显赫的武将在官家心里不是越受忌惮?。”王氏问道。
“正是如此。”我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岳鹏举此次大胜,倒是给自己招祸了。”
“是阿,岳鹏举心高气傲,想用战场上的胜利逼官家北伐,可惜,他太不了解官家了。”我摇了摇头,望着屋外黑漆漆的天,想起宫内的那位真龙天子,叹了口气道。
绍兴十年七月二十五,距离岳鹏举击退完颜宗弼三十万大军已经半月有余。
岳鹏举让麾下的背巍军、游奕军和踏白军就地修整,为渡河北伐做好准备。同时连上三道奏章,除了把北伐的作战方略和所需粮草数目报了上来,还在奏章里特意提到了河北民间自发组建的忠义军。言说河北忠义军在此次抗金中配合岳家军杀敌英勇,同时对渡河北伐也是热情高涨,信心满满,希望官家能重振旗鼓,于此大好形势下挥师北伐,立下不世之功业。
在岳鹏举接连大胜的激励下,河南、河北诸路诏讨使韩世忠和淮西宣抚使张俊也耐不住寂寞,纷纷上奏朝廷,希望能渡河北伐。
整个大宋朝堂暗涌不断,官员们有的三缄其口,不想在这场风波中行差踏错招来杀身之祸。有的却兴奋不已,四处打探,想在这次风波中得到自己谋划多时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其实在大多数人心里,都觉得这当官跟这做生意没什么两样。虽说平日里靠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底蕴。但机遇突然来临的时候,如果能瞄准时机,投机成功,也许一朝就飞黄腾达封侯拜相了。
不过,什么是机遇,什么是危机,就要靠各人的领悟和造化啦。
别人的机遇也许是你的危机,别人的危机也许就是你的机遇,正所谓彼之砒霜,汝之蜜糖,不可同日而语。
好,闲话不提,言归正传。
七月二十九,皇帝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烦杂的心情,见朝堂沸沸扬扬,犹如一口正被火烤着的油锅,害怕锅倒油泼炼成大祸,终于忍不住召我入宫奏对。
走在通往皇宫的路上,我望着领路太监马公公熟悉的背影,突然一阵烦躁倦怠之感朝我袭来。我所苦心经营,努力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切又是否值得,不如辞官挂印,与王氏一同归隐田园,至少乐得逍遥快活。正胡思乱想时,脚绊到路旁的石头,差点没摔倒。这一绊让我猛然惊醒,赶忙定下心神,口中默念道:“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一遍道家清心咒默念下来,顿觉浑身上下舒畅了许多。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不管当前形势如何,只有我心岿然不动,不舍不弃,一切才有解决的可能。
怀疑自己,是懦弱者的表现,而强者,即使面对再为恶劣的困境,也会将心中的信念坚定的贯彻下去。
其实,不管结局如何,能够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强者。因为他们顺应自己的心意,不管不顾,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气,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可算是没有白过此生。
从某些方面来说,岳鹏举和我其实都是这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只不过,他走得更加彻底而已。
青史留名者,凤毛麟角。不撞南墙不回头之人,往往能在史册中占有一席之位。
撞了南墙仍不回头之人,大多是史册中最为耀眼闪光之人。
不过这种人的一生与“安稳平淡”这四字自然是背道而驰的。
当我心神清明之时,发现已然走到了皇帝的书房门前。
“会之奉旨拜见官家。”我在书房门口朗声道。
“是秦爱卿,进来吧。”皇帝不咸不淡的声音从书房内传了出来。
我定下心神,昂首走进了书房。
皇帝背着手望着窗外,口中道:“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爱卿,本官家记得这好像是杜甫的诗,没有记错吧。”
“禀官家,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后四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我拱手道。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皇帝转过身来,悲天悯人道:“唉,连年征战,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朝不保夕,哪还有心思顾及兄弟。”
“官家仁爱,可感上苍。当年六贼祸国,金人兵临城下,我大宋分崩离析。如果没有官家于千钧一发之时力挽狂澜,重建大宋朝堂,不知天下百姓生离死别者会有多少?”我正襟危坐,侃侃而言。
皇帝摇了摇头,道:“本官家称帝之初,也想重振我大宋士气。但到了今日,仍然寸功违建,终于明白一切都是时势使然,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官家,您临危受命,接过的是满目疮痍的江山。而金人当时正如日中天,灭大辽也只用了五年的时间,无法开疆辟土实乃时也势也,毋须过于自责。”
“岳鹏举此次胜了完颜宗弼,而且是大胜。”皇帝皱着眉头道:“秦爱卿,本官家问你,若让他渡河北伐,你觉得他有几成把握夺回汴京?”
“岳鹏举于郾城大破完颜宗弼天下闻名的铁浮屠,岳云和王贵于颖昌再胜一场,朱仙镇岳鹏举打得完颜宗弼十万大军仓皇北逃,躲回汴京,龟缩不出。”我沉吟道:“此时岳家军气势如虹,如不出意外,打下汴京当有四成以上的把握。”
皇帝听后沉默了许久,抬头问道:“秦爱卿,你觉得岳鹏举可能轻松取胜吗?”
我摇头道:“汴京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正因如此,金军于此地囤积了大量兵力。岳鹏举即使夺回汴京,也要付出惨重代价。当年汴京城破,我大宋庙堂被毁,这是金人耀武扬威的本钱。如果被我们抢回汴京,金人再也没有以前的心里优势,代表着由强转弱。所以,汴京应该是金人的底线,绝对会于此处与岳家军死战。”
“付出惨重代价,唉,前方将士为保大宋已是竭尽全力,本官家又于心何忍让他们再赴死地。爱卿,如果岳鹏举打下汴京,除他之外,大宋朝堂还有谁守得住汴京?”皇帝盯着我问道。
“皇上,如若让岳鹏举打下汴京,除了岳鹏举之外,只能官家您御驾亲临汴京,否则,由谁守城都是不合适的。”我坦然答道。
“秦爱卿,你所说的也正是本官家最为担忧的地方。汴京乃四战之地,除了岳鹏举无人能守。但今时今日的岳鹏举,已如脱缰的野马。金人入侵之时,本官家给予他的命令是重兵持守,轻兵择利,不可做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他却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大举北伐。如若让他再夺回汴京,湖北,河南和河北一带都成了他的防区,那我大宋就再也没有能压得住他的将军?”皇帝苦涩道:“这些日子本官家常在想,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托孤重臣,为何诸葛亮能鞠躬尽瘁,一生守节。而司马懿的后人却窃魏为晋,自立为帝。论在朝堂的把控力,当年的诸葛亮比司马懿有过之而无不及。秦爱卿,你熟读史书,可否告诉本官家,这是为何?”
“诸葛亮为保汉室,七出祁山,但寸土未进,他的后人无自立的本钱。司马懿先灭蜀汉,再收东吴,开疆辟土,功高盖主,他的后人借此称雄。”我斩钉截铁地把皇帝心里的答案说了出来。
皇帝听后闭起了眼睛,摆手道:“既是如此,就让他做不成司马懿,留个好名声。野马也该重新套上马辔了,让他回来。”
我俯身道:“臣领旨。”
皇帝睁开眼睛,望着我道:“秦爱卿,你不再斟酌一下,劝劝本官家吗?”
“官家,对于臣而言,先由赵氏,才有大宋。如果要以赵氏一脉的安全作为赌注换回汴京,那臣绝对会反对。让岳鹏举回来,本就是无可奈何之举,既然是无可奈何之举,又何须考虑。”我俯身答道。
“无可奈何之举,一语中的。”皇帝惨笑道:“本官家做这皇帝,又何尝不是无可奈何之举。”
“官家,您乃真龙天子,天命所归,万万不可存此颓废之念。大宋还要靠您,才能长治久安。”
“爱卿,你是自己人,本官家方才只是有些伤感,你毋须在意。”皇帝道:“下去吧,记住,一定要让他回来!”
“是。”我拱手道。
“记住,要让他明白,不回来,就是反!”皇帝咬牙道。
我俯下身,大声道:“臣领旨。”
绍兴十年八月初二,我勒令淮西宣抚使张俊偃旗息鼓,退守防线,并让暗兵部带去我的信札,信札内只写了一句话:“圣心已定,莫要强留。”
张俊见信札后心领神会,他与岳鹏举本就不和,自觉没有必要为了岳鹏举趟这趟浑水,于八月初五带领所辖军队回撤淮西。
自此,岳家军已成孤军。
八月初六,我让内侍省每隔一个时辰发一道金牌给岳飞,五百里加急让他班师回朝。于一天之内向他连发了十二道金牌。
岳鹏举一天内收到这十二道金牌,明白皇帝决心已定,无力回天,只能班师回朝。
暗兵部传来消息,言岳家军回撤防线时,岳鹏举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接到消息时,我正坐在府中的书房,欣赏着皇帝亲手所书的《浪淘沙》和《陌上桑》,望着这两幅真龙字迹,我隐约看到了将来的那一抹血色。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绍兴十年九月,兵败回国的完颜宗弼(金兀术)至燕京朝见了金熙宗,向金煕宗请命再度南侵。在得到金煕宗首肯后,于九月十六离开燕京返回开封,开始于开封城内点检粮草,征调兵马,准备再次以十万大军南侵我大宋淮西一带。
我大宋在淮西的军队以淮西宣抚使张俊为最高统帅,麾下有十万大军。淮西宣抚副使杨沂中和淮西宣抚判官刘锜也各自统辖一支军队,杨沂中麾下有三万余人,刘锜麾下也有两万多兵马。整个淮西防线合计有十五万人马。
绍兴十一年正月十五,完颜宗弼与副统帅韩常等人率十万金军越过淮水,攻占寿春,长驱直入。
此时,淮西防线的所有守备力量全部处于后撤防守状态。淮西宣抚使张俊在杭州汇报军务,所辖部队在建康驻守。淮西宣抚副使杨沂中所辖部队驻守于临安。淮西宣抚判官刘锜所辖部队驻守于太平。
金军攻占寿春后,不费吹灰之力再下庐州,兵分两路,以偏师至无为、和州两地进行军事骚扰和打探。
皇帝大惊失色,马上命张俊,杨沂中和刘锜三人率部渡江抗敌。
正月十九,淮西宣抚判官刘锜率麾下两万兵马先行渡江,至庐州时,对庐州地形进行军事勘探,发现庐州城备不足,无法防守,率军退至东关,驻起防线,遏制金兵南侵。
正月二十九,淮西宣抚副使杨沂中率三万人马自临安出发,直奔庐州。
二月初四,淮西宣抚使张俊率十万人马,从建康出发,与刘锜、杨沂中部合兵,与金军成对垒之势。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皇帝极不放心,连发诏书,要求岳鹏举率岳家军即刻奔赴淮西战场,与张俊大军会师抗敌。岳鹏举以征调粮草需要时间和患了“咳症”身体不适为由,接到诏书后,并未立刻行军。
皇帝得到消息,急不可耐,坐立不安,五百里加急给岳鹏举下了一道手诏,命岳家军“星夜至江州,乘机照应,击其敌后。”接到手诏后,岳鹏举向皇帝建议,乘金军主力南侵淮西之机,以围魏救赵之法,岳家军可再度长驱中原袭取汴京和洛阳,金军势必回军救援,淮西的战局必将得到缓解。
皇帝驳回了岳鹏举的建议,再发手诏道:“金军近在淮西,张俊,杨沂中和刘锜与敌已成对垒之势,爱卿需亲提劲兵,星夜趋寿春,与张俊等人合力退敌。”岳鹏举无奈领命,亲率背巍军三万精骑为先锋,急奔淮西战场。
张俊、杨沂中,刘锜部队渡江后,合力击败金军偏师,会师和州。随后张、杨、刘三军分路进击,收复清溪、含山等地,金军败退,后撤至柘皋(zhè gāo)。金军于柘皋安营扎寨,柘皋地形平坦,有利于金军骑兵奔袭。
二月十八,我大宋各军齐集柘皋,与金军展开决战。金军将十万大军分为左右两翼,列阵于大道两侧。
淮西宣抚副使杨沂中率三万人马从上游渡河,进击金军左翼,势如破竹。张俊麾下勇将王德率五万士卒从中路挥军过桥,猛攻金军右翼,杀得金军阵势混乱。金军用“铁浮屠”从大道两侧进击,想利用骑兵优势阻击我军进攻。岳鹏举于郾城大胜金军铁浮屠后,朝中将领已知晓如何破铁浮屠骑兵的方法,杨沂中令麾下一万名士兵组成敢死队,人人手持长斧与盾牌,与铁浮屠交锋时奋力砍杀马蹄,攻破金人“铁浮屠”大军。
大军交战多时,从日出杀到日落,金军终于难挡我大宋兵锋,仓皇败逃,我大宋军队乘胜收复了庐州。
史称“柘皋大捷”。
这是第一次在平原战场上,在没有岳家军的情况下,我大宋军队大胜金军铁浮屠的战役,对于皇帝而言,可说是意义深远,对于岳鹏举而言,可谓是影响重大。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未死,有同样厉害并且听话的猎犬,那烹饪越来越不听话的走狗,也算是无伤大雅之举;飞鸟未尽,有更加顺手而且轻便的良弓,转身丢弃用起来别扭的旧弓,也不算伤筋动骨之事。
世间万物,远至璀璨星辰,近如山川湖泊,虽绵源千年,尚且不是不可被替代之物事,更遑论是芸芸众生,渺小如蝼蚁般的人。
所以人,若想远离祸患,长享安康,当有自知之明。人生一世,“明哲保身”四字不可常用,但也不可不用。不管何事,到了紧急关头,还是需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应不应该。
二月二十五,也是“柘皋大捷”七天之后,岳鹏举终于率背巍军赶到了庐州,但此时庐州已被张俊收复。
淮西宣抚使张俊本是岳鹏举的老上级,后来岳鹏举屡立奇功,受到皇帝赏识,升迁极快,慢慢地变得与张俊平起平坐,张俊心中很不是滋味。而且岳鹏举为人傲气,让张俊越看越不顺眼,两人心中芥蒂也越来越大,渐渐成了水火不容之势。
岳鹏举到了庐州后,张俊不愿岳鹏举分功,对其言金军已渡淮北归,且前方粮草不济,无法同时供应两支大军,无需岳鹏举继续进军。岳鹏举本就与张俊不和,见张俊如此提防,只能上奏朝廷,在皇帝尚未首肯的情况下退兵至舒州待命。
二月二十八,张俊命刘锜回师太平,准备让王德和杨沂中渡淮北上,不曾想,完颜宗弼命部下突袭濠州,张俊赶忙令王德和杨沂中敢往濠州救援,王德和杨沂中在进军途中中了金军埋伏,被金军打得大败。
无奈之下,张俊将军情报与岳鹏举,岳鹏举想到皇帝几日前日益严厉的诏书,不敢怠慢,闻讯后领兵赶往战场,金军闻风北遁而去。
三月中旬,杨沂中自宣化返回临安,张俊渡江返回建康,刘锜从采石返回当涂,岳鹏举率军返回鄂州。
完颜宗弼这次南侵淮西,无功而返。
宋金之间的此次交战,可算是浅尝即止,对于两国来说,并无多大的战略意义。但远在临安的皇帝,在此战过后,终于做了一个决定,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