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01
李筱懿那本《先谋生,再谋爱》有这么一篇文章,“玫瑰从来不慌张”给我感触颇深,也分外感受到时间带给人的成长竟也这么神奇。
曾几多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彷徨过、抑郁过,那段苦不堪言的过去竟也成了现在的宝贵经历,很难想象假使那时一帆风顺的自己现在又会是什么模样?与其说更喜欢曾经那个不谙世事的丫头,倒不如说更青睐现在精神慢慢独立起来的自己。没有幸运可言,而我也曾走过不为人知的黑暗才慢慢变成后来自己喜欢的样子。
近期最喜欢的一档节目是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它像似一股文化清流,无论是精神还是灵魂,都给人回肠荡气且后知后觉的帐然若失的触动。也从节目中慢慢了解到我所崇拜的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原来,一路走来,谁不是赤着脚踩在荆棘的大路上,咬着牙不露声色面带微笑的走向路的另一端。
我最喜欢的是以“选择”为主的那一期节目,因为里面提到了我最喜欢的麦家老师和徐静蕾姐姐。我曾以为麦家老师写过那么多大作,想来一定是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写作,更有平和的心境才慢慢勾勒缜密至极的情节。世人只看到他成名后的一本本辉煌成就,却鲜有人知麦家老师儿时的经历、青年的经历、甚至是为人子父的经历。
麦家老师说自己小时候没有朋友,没有人和他说话,日记本成了生活的全部,与其说是生活成就了他,倒不如说和自己相处说话的时间给了自己不出声的成长。我也更难想象到军旅生活长达多年的他又是怎样熬过那段常人很难理解的日夜。直到麦家老师提到自己叛逆三年的儿子,他选择了无声的陪伴,在儿子出国时偷偷塞进行李箱一封信,才慢慢拉近和儿子之间的距离。
那一刻,我才发现麦家老师虽然看似有严厉的外表,但面对自己的儿子竟也这般可爱。大人和孩子的世界总是不同,大人习惯用一大段话传达对孩子的期待和关爱,而孩子却总是用简单再简单的表情去回应那一通通的长篇大论。
最后麦家老师说了一句话,“忠贞的人永远都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的方式来结束。”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孩子们,不要害怕成长,也不要害怕面临的所有黑暗,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对自己忠贞的人,最后你还是最好的那个你。
02
徐静蕾在以“选择”为主题词的这期节目中多次落泪,我印象中的徐静蕾是一个个性张扬又永远活泼乐观的人,她提到奶奶时哽咽不止,想必很多人都不会理解,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但我想到了许渊冲,当他提到翻译的初衷时,也是哽咽不止,一个98岁的老爷爷此时因为一些文字突然有雨声俱下的眼泪,后知后觉的年轻人还没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了,当懂了的那一刻,却也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他、甚至是崇拜他,很多人都说他是真性情。
吴淡如曾经说过,写小说的人是孤独的,看小说的人也是孤独的,她就是在一个人孤独的旅途中和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无数的对话,却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用笔记录下的一切,有她的心,还有一颗为生命时刻跳动不止的灵魂。
葛瑞格·莫顿森、大卫·奥利佛·瑞林的《三杯茶》开篇有这么一句话,是来自波斯俗谚的“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到星辰。”这也是徐静蕾一次次的选择挑战需要的勇气,当她感同身受的去触摸那些给她的不平静,才从星辰的角度创造出具有灵魂的高质量作品。一旦没了感同身受与灵魂的触动,她毅然而然的转向另一个全新的挑战。这个不乏勇气与魅力的女子,竟也这般执著与勇敢。
我周边很多人害怕面对选择,也害怕面对挑战。对他们来说,逝去的只是时间,却从未磨平昔日的幼稚,但他们过得很幸福,可又不幸福。因为太安逸的生活令人惶恐和心安,像似少了一份与精神撞击的铿锵有力的灵魂。
03
和楚姑娘聊了会天,这个曾给我力量并告诉我“难的日子里,把自己当成工作机械和行尸走肉”的姑娘,她说前天高烧不退的她一个人不知道怎么走回家的,差点晕死在路上,还好当时有人扶起了她。
曾经的她也是被宠的像个小公主,后来时过境迁,不得不学会一个人成长。她养了狗也养了猫,睡觉要开灯,因为她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更害怕黑夜,想要这些陪伴带给自己一丝光亮。
当我刚接触她时,我眼里的这个姑娘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每天起早贪黑进出公司,她的工作很出色,她就像一个自带光环的女子走哪都会发光。很多人都在想,这个女孩子每天活的多开心啊。当我和她越走越近时,融入彼此的生活,原来一切都是假象,但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健康、很阳光、很开心,在她身上从未有过幸运,只有一个人兵荒马乱不为人知的成长,倒也多了几分坚定。
我知道她要走的路还有很远,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没有方向的人,她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默默走了那么久,她说她的故事可以写成几本书,但会尽力走好那些未完待续的几本书路程。
04
多少人在不安中慢慢找回心安的自己,很多时候反而那些一路走来的酸楚,却成了此时最回味无穷的味道。
虽说曾经再也不会倒流,但无论以后会遇到多少个类似曾经的曾经,相信此时心智已经强大的人也会坦然面对。
就如海子所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也如莎士比亚说,“适度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有人选择的方式不同,麦家老师他选择了接受、融入与陪伴,如今能说出来与传达出来的心境,想必远远不及他真正承受的万分之一。
也比如说徐静蕾,她用她的方式阐释着一切。
王千源读的那篇《朗读者》是我听到过最有力量的一篇文章,潮羽也曾在元旦那天特别奉献《老人与海》的片段,给人莫名其妙不可抗拒的思考。
“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
无论曾经走过的一切给你了多少不安的思考与煎熬,但希望走过去的你可以带着属于自己的灵魂,安安静静、不慌不张、坦然接受生命赐予你的更多未知。
走过不安,战胜自己,才能还给自己一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