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齐华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张齐华老师从小喜好文学,博览群书,对朗诵、表演等又颇为爱好的他,在无形中形成了他在课堂上那种既有数学教师的准确、凝练,又有语文教师的激情、诗意的教学语言,加上在课堂上快捷的反应与准确的判断,又使其教学语言多了一份特有的敏锐与智慧。 “圆的认识”一课,那段诗意盎然的课堂结语,“轴对称图形”一课,那段妙语连珠的师生对话,以及更多的课堂上,那用无数个浑然天成的语言细节连缀起的华彩的教学乐章。教学在张老师手上成为了一门语言的艺术。张老师曾经做过《提问,让你读懂不一样的教材》主题讲座,其中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张老师带给了我一个课堂提问的全新认知,能让学生提出问题比问题本身要重要。从教师层面看,学生提问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意识。不少教师觉得,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无非就是自己先向学生提出“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看到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这节课学完后,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学生据此开展提问。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更好的学生提问时机,学生要进行提问的情境资源则更为缺乏。因此,课堂上让学生提问的设想很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教师能真正认识到学生提问的价值,愿意改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地想着“要让学生问问题”,那么,课堂上学生提问的时机非常多。从学生层面看,让提问成为课堂主旋律。学生现在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张老师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们的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不被鼓励提问的环境当中,由于长期在这种学习环境当中,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已经慢慢的丧失。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张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策略1、不会提:教他,2、不想提:请他,3、不敢提:夸他,4、提出后:用他的。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礼物或游戏作为学生课堂提问的奖励——谁课堂提问就奖励谁,谁提问的多得到的奖励或游戏就多。第二,加大鼓励。在班级中建立了提问记录红花榜,记录学生每节课提问的次数,对提问次数多的学生给予表扬。在精神鼓励之余,物质鼓励的手段我也用上,如对提问多、提好问题的学生,以本子、橡皮等小物品来“刺激”他们。第三,训练方法。
要从“敢提”慢慢变为“善提”,需要老师长期的努力。
教师是一份永远在学习的职业,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去提升学生们,每一次向名师的学习都能让我受益匪浅,今后也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持续不断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