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月,总会引人无尽的遐思。它有时是浪漫神秘的化身:"嫦娥奔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它有时是愁与思的化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眼里是却是这样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类的永恒,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诗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诗人眼中,江月等待的就是自己。再也没有人有几分张若虚的豪气,能写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为待我。我思故我在,这个世界因为我来了,才有这个世界,世界变得才有意义!
月的遐思真是令人神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