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无法长期忍受困顿,也无法长期处在安乐的环境之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道的。”
【今日主题】
无论生活到了哪一步,都要有接受的勇气。
【一起来品读】
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孔夫子一生都在追求仁的境界,在他心中,一个仁人可以做到定,静,慧。
物质,精神上的困境都无法束缚之。
而不仁者,与之相反,内心会常因生活的起伏而四处飘荡,变得脆弱多变。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在这儿是困顿的意思。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没法长期忍受困顿的艰难环境。
如果自己的日子过得不如意,就会心生焦虑和抱怨,为了摆脱当下现状,这种人可能就会铤而走险,做大胆冒险的举动,甚至走邪门歪道。
不可以长处乐,无法长久居在安乐的环境中。一个人若是生活富足,时间久了,就有可能会小人得志,或者乐极生悲,不懂珍惜,一样过得不开心。
为什么不仁的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没法使自己安定下来呢?
樊登老师认为:不仁的人,内心是为外物所役的,高兴,幸福与否,都取决于外在的物质和外人的评价。
反过来,一个仁者既可以“久处约”,也可以“长处乐”。
一是低谷时不迷茫,二是精彩时不张扬。
这里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人物:颜回和子贡。
在孔子那个年代里,能够保证住所衣食无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颜回的生活苦不堪言,居在陋室,吃饭时连碗都没有,吃东西用菜叶子卷,拿着瓢舀水就喝。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他依然过得知足喜乐,全心追求自己心里认为正确的事情。
正如孔子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而子贡,作为一个商人,擅做生意,非常有钱,却也能富而无骄。
两人一个穷困潦倒,一个富可敌国,但是都不被外界的环境影响本心,失掉方向。
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有时候穷苦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干傻事,有时候富有到一定高度,可能不知满足,欲望还越来越大。
难,真的是太难,孔夫子告诉我们,这是我们该学习和修炼的地方。
当生活与求仁建立起联系,不因外物所困,不为外界所累,什么境况都不使自己乱了分寸,内心的欢乐,宁静,富足才会生长起来。
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仁者,以仁为安身立命之本,即便生活平淡简单,也能安于仁道。
不注重环境的好坏,而是注重内心能够归于自在安宁。
“知者利仁”,有诸多解释,樊登老师列出以下三种:
1、智者以仁行利。智者能够将仁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运用仁来帮助更多的人。
2、以利养仁。一个人就算生活美好,依然能够用仁来约束,修炼自我的品行。
3 、智者对仁有利。智者可以为仁赋能,在仁身上有更多发挥,使得仁能够不断扩大。
无论哪一种,都是修炼自我的智慧之法。
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认知,不断地修炼,尽量地靠近,总能在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里,看到坚持的意义。
【小结】
人生多歧路,唯有心看开。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生活充满太多未知数,太多不如意,我们难以预料,说不清道不明。
可能今天成功一时,明天就失败至谷底。
可能今天失败一时,明天就成功将至。
无论生活到了哪一步,无论好与坏,坦然接受,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处在当今时代,我们可以借用孔子的这句话来监督自己,修炼自己,做一个内心有弹性的,强大的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