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事件:
新接手的老师进行了班干部竞选,自从新班委成立后很少拿到流动红旗,每周的大扫除都被扣分,每次扣分都是包干区的地面不整洁。包干区与周边小区的早餐店,集市只有一墙之隔,成为了学校保洁的重灾区。
案例原因:
王老师了解为什么朵朵每次打扫卫生都远远躲着?为什么她说她不会打扫卫生?这些王老师没有具体深入了解,确切的说。王老师还没有学会倾听,自然也就提不出问题,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和主观判断,一开始就对孩子判了死刑,她怎么做就都是错的。
治疗方式:
1,针对朵朵说她不会打扫卫生,杨老师没有直接问为什么你说自己不会打扫?是真的不会打扫吗?也没问:你在家不打扫卫生吗?而是用行动来看朵朵是否真的会打扫卫生,同时,在孩子打扫卫生时,多观察。杨老师发现她扫的非常好,只是动作有点僵硬,扫帚和簸箕总是离的身体远远的。然后杨老师通过观察,肯定了她会打扫卫生,没有挖苦讽刺说:你看你不是说不会打扫卫生吗?而是肯定她之后,问原因:朵朵你很会搞卫生啊,怎么和王老师说你不会呀?通过这个小细节了解如何和孩子交流,交流什么是关键。
“打趣地说”让孩子放松,或者给孩子一个方向,看是否是她的意愿。“那怕妈妈说吗?”“那是为什么呢?”通过这几个问句,通过肢体语言交流,得到孩子的信任,让他卸下防备。
3,“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想让妈妈太累,太为你操心了。”和孩子共情,先肯定,再指出不足,并提出问题引起孩子思考。
4,帮助孩子找方法。“你是不是可以既能完成值日工作,又尽可能的不把校服弄脏呢?”理解她,并提出问题让她思考。
感悟:当孩子遇到困难,可能表述不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通过行动来表述,并注意倾听孩子的话,找出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引导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