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语,现在的我有了一定来自生活体验后的深刻感悟。
初级研修班三个月,快接近尾声了。每天看同修的文字,见文如见人。有的同修发着发着文章,就不发在研修大群里了,说写的太真实,担心什么。
同修的文字,各有特色,风格迥异,每篇文章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好为人师”的我看到曾经熟悉经历的生活体验,总想吆喝一声,拉一把陷在生活迷局的同修,想起李老师的谆谆教诲,“有求才有助”,于是把心中那个“好为人师”的念头按捺在心底,默默的阅读即可。
Z 老师在我们变态心理学读书小组分享中抛出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孩子不能遵守约定的时间,让她困扰不已。谁痛苦谁改变,研修班快三个月了,Z老师还是没有跳出孩子手机的困扰,在她的描述中,我是能感同深受,仿佛看到曾经的那个执念的自己。
Z老师说道理都明白,但如何改变现状,改变自己很难。
群里伙伴纷纷给予反馈,有举例启发,有直接提问,而我直接用刺激法,给予反馈:你对孩子使用手机的事情,执念太深。
我的话估计刺激到另一个伙伴,她反馈:L老师,你经历过来了,说起来风淡云轻,但当局的人做起来很难的。
我非常认可W老师的反馈,安慰Z老师慢慢来,慢慢来,相信孩子需要时间,孩子成长也需要时间。
我想起第一次见李老师,咨询孩子的问题。李老师说我们夫妻两人是直线思维、机械思维、固化思维,并且两个人已经同质化。当时的我非常吃惊,我对自己的认知,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开放、包容、灵活的人,有反思的意识。
说行动就行动的我经过一番心理学方面的学习,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自己就是“当局者迷”。后来与女儿聊天,女儿的反馈是我们根本不像自己说的那样开明、民主,就想控制她,让她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我曾经也给S 老师做过反馈,关于她讲课的举例,以及抖音讲课的文字用词,我心理感觉不舒服。S老师看玩笑说,为什么你听到这个故事,看到哪几个词,刺激下心理就不舒服呢?
是呀,为什么我受到点刺激就不舒服呢? 我认为大部分活生生的人听到那个故事,看到那些词是不舒服的,我觉得自己的感受是大部分人的感受。而情感严重隔离的S 老师没有感觉,也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不足。好在后来另一个朋友也给S 老师反馈了,现在的她意识到,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感受力。
多倾听别人的反馈,多体会别人的感受,跳出来,用空椅子的方法问问自己,如果碰到这件事,我会怎么想,什么感受,期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