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误写说明书,这一招是跟着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学的。魏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提到,他带班时遇到学生犯错误,会让他们写说明书。
什么是说明书?简言之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心理活动。魏老师要求学生的说明书要呈现三张照片,即犯错误前、犯错误中和犯错误后心理斗争的过程。说明书主要运用心理描写,真实展现出犯错误时内在的“天使”与“魔鬼”作斗争的过程。
人的内在都有两个我,一个我是积极的、向上的、正义的,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另一个我是消极的、懒惰的、负面的,忍不住犯错误。
通常时候那个积极的我会控制着人的大脑,让人们遵纪守法、安分守己,但偶尔那个不好的我会蹦出来,引诱人做些不太好的事情。犯错误的过程就是两个我作斗争的过程,天使的我战胜了恶魔的我,人就会克制住做坏事的冲动。倘若那个魔鬼的我站了上风,那么人就会犯错误。
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写出两个我斗争的过程,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就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了,这样就省去了老师的说教。学生们什么不懂呢?他们是知道是非对错的,但是为什么还犯错误?因为他们控制不住自己,并不是他们不知道那些事情不能做。那就通过写说明书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犯错误的。
开学之处,我也定下了犯错误写说明书的规矩。一个多月来,班上几乎三分之一的同学都写过说明书。虽然他们写得没有魏书生老师的学生写得那么规范,但总归是开始尝试了,而且这一招确实有效。
周四放学一个同学在教学楼吃小零食被政教处通报批评了,当时我在家吃饭,看到群里的通报了,心里咯噔一下,天天教育不要吃小零食,怎么还吃?吃了就吃了吧,下午去让他写一份说明书。
下午我上班时,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纸,原来他已经自觉写了一份说明书,不过上面写的是“检讨”二字,学生还挺自觉的。我拿起看了一遍,他说自己知道不能吃小零食,但抱着侥幸的心理买了一次,然后就被通报了。他说自己不该有侥幸心理,还分析了吃小零食的危害,还说自己的行为为班级抹黑了,自愿为同学们服务,擦黑板一天,将功补过等等。
我看了很欣慰,学生能主动写说明书,并且自愿为班级做事弥补自己的过错,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更贴心的是这位同学还说希望老师不要生气,老师每天那么忙,自己还为老师添乱,他感到很抱歉,言语诚恳,我就不生气了。于是,我拿起笔在最下面写道:“好,就按你说的办。”后来,我就没有再教育他,把说明书还给他了。
班会课时,我在班上通报这个事情,扣了他的个人积分,教育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不要再吃小零食。但我又肯定了他主动写说明书的态度,又为他加了一分。其实,我就是想告诉其他同学,犯了错误要主动承认,主动自我反思,不要等到老师找上门了才写说明书。学生的态度决定老师的心情啊,态度端正,言辞诚恳,老师心中的火就会平息很多。
上一次男生323宿舍被通报扣分了,我让他们写说明书。宿舍每位成员都写了一份,宿舍长写得尤其诚恳,他说自己作为宿舍长没有管理好宿舍,导致宿舍被扣分,是自己的失职等等。我就在班上表扬他是个有责任的学生,先扣了个人积分两分,又为他加了一分。
还有一次上操时,有八九个同学不在班级队伍里,有的是临时请假了,有的是掉队了,总之,我看班级队伍整个少了两三排,很生气就让不在队伍的同学写说明书,一怒之下还扣了他们的个人积分一分。后来看了他们写的说明书,我才了解到每个人的情况,感觉冤枉他们了,于是在班上向他们道歉,并且把上午扣掉的个人积分又加上去了。
通过说明书我可以详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心里想法,而倘若我只是口头询问一下,学生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我便不能详细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利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时甚至会造成误会。说明书也是一个师生交流的通道,每次看完他们的说明书,我都会在下面留言。“嗯,知道了。”“下次注意。”“原来是这样啊。”“以后不要这样了。”“调整心态,做更好的自己。”“特殊情况,可以考虑。”“改正就好。”等等之类,也会鼓励他们,开导他们。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每次我把说明书还给学生时,学生都会看看下面的话,要么是会心一笑,要么是感动地看我一眼。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写完说明书,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便不再多说什么了。学生嘛,哪有不犯错误的。
我在班上会比较严肃地批评一些现象,但每次看完学生的说明书,我一般就不会很严厉了,会心平气和地写下几句话,然后让学生把说明书在班上念一下,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有人问魏书生老师写说明书与写检讨有什么不同,魏老师用学生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下次问问我的学生,看他们怎么说。
说明书是有字数要求的,具体字数视错误大小而定,小的过失写二三百字就行,大的问题得写五六百字,就是一篇作文了。这样写下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又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