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冲突之独立与依赖(上篇)

依赖-独立无能型的人其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无能,他们虽然身体长大为成年的样子,但心智上还停留在孩子般的水平,需要依赖身边的人去生活。

在他们内在那个出主意的、我的事儿我自己说了算的部分还没发展出来。所以,他们无法真正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很难胜任生活中的成人角色。作为孩子,是可以不用负责任的,因为年龄还小,其行为会有父母监护。

有些人在自己的孩童时期被父母过分保护了,什么事都由父母一手包办。在需要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没有及时放手,剥夺了孩子自我独立的发展经验,以至于这些孩子长大了还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包括要找什么样的恋爱对象、选什么样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都由父母来安排。

还有些人是在自己的婴幼儿期没有获得养育者的情感回应。这类养育者,一般是指妈妈,也可能是爸爸、爷爷、奶奶等。他们没有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处于情感断裂的状态。这些人长大了就会找心理补偿,往往是想通过一段重要的关系获取小时候缺失的关注与回应,找回情感的联结。

也有些人是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期被自己的父母过分压制,说话做事处处受限,被压一头,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做都是让父母不满的。这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发展受挫,甚至夭折了。没有机会充分地感受到来自自己的胜任感,慢慢形成听命于权威的经验模式,被一直沿用下来,影响当前的自我发展。

其实,独立无能型的人关键是没有与自己的父母进行内在分化,还处于共生关系。在心理层面上,还有一根隐形脐带连着彼此,他们在不断接受来自父母的精神供给。是共用了一套父母的内在价值体系,完全复刻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为人处世的原则等。他们寄生在了父母的精神空间里。

依赖-独立无能型的人总是需要依赖他人,在生活中表现得很粘人。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令对方感到窒息,对方会觉得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因为依赖-独立无能型的人需要的是一个心理上的妈妈,能做到时时回应他/她,来获得内在的安全感和情感上的联结。如果对方没有及时接电话或回信息,就会使出连环夺命call,让这段关系变得很紧张。

《停止你的内在冲突:摆脱精神内耗,积聚心理能量》一书中提到一个依赖-独立无能型的案例,那位来访说:“痛苦像绳子一样绑着我,孤独和空虚感蚕食着我,我仿佛不存在了。这种不存在的恐惧,让我觉得自己即将消失,我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如果我再找不到他,我会发疯。”

而在现实层面,作为一个成年人是很难获得像婴儿一样的被无条件地爱与关注的。我们对待成年人的期待是希望对方独立,以成人与成人的姿态互动和共创。所以,这就导致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差异,让依赖-独立无能型的人总是处在受伤的状态,内心很痛苦。有时候,他们也会反思——我不应该这样无休止地去打扰对方,尤其是对方正在工作中。可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这就形成了心理冲突,这种冲突会不断消耗自己。

依赖-独立无能型的人往往是需要即刻满足的,他们没有发展出延后满足的能力。所以,一旦遇到不如意就会出现“自恋型暴怒”,那是出于“婴儿般的”完全控制的需要。他们很难换位思考,如“我这么做你会怎么样”。他们常常陷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在世界,需要别人围着自己转。在《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到“对于那些有深度自恋剥夺的人而言,要去意识到另一个人是不同的,或是让其独立起来,都是对他的一次冒犯和打击。”

所以,依赖-独立无能型的人不是简单地从意识上做一个扭转就可以改变了。他/她更多是无意识层面上形成的内在动机、情感渴求,是这些隐藏的东西驱动着自己的现实行为。可以通过一段有边界的、健康的关系来让他/她慢慢发展出和他人的情感联结,形成稳定的自体感,成为一个心智上独立的人。


                                                                                            作者:吴李琴   于昆山  2025年8月8日


文献参考:

《停止你的内在冲突:摆脱精神内耗,积聚心理能量》吴冰著

《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arjorie Taggart White & Marcella Bakur Weiner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