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本培训 锻造干部履职能力新引擎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这标志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为加强干部基本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熔铸忠诚之魂从“政治体检”到“精神淬火”的深化之路修订后的《条例》在教育培训目标中,增加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等内容,这正是对新时代干部精神淬炼提出的更高要求。基本培训是干部队伍的 “政治体检”和“精神淬火” ,通过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学习,帮助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如同西安市雁塔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中,书记们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这就是基本培训带来的政治效果。这种培训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深耕细作。

夯实能力之基从“知识扩容”到“实战赋能”的系统工程《条例》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基本培训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系统工程。《条例》新增了开展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的相关内容,并规定了各级党校的主要培训对象、主要班次和学制。这种制度设计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干部的工作实际,开展分类分级、精准滴灌的能力培训。一些培训项目聚焦“七种能力”提升,精心设置国家安全教育、理论研习与实践案例教学等多元化课程。这种培训直指干部履职的能力短板,实现从“知识扩容”到“实战赋能”的转变,让干部在复杂形势面前能够扛重活、打硬仗。

创新培训之法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的教学变革《条例》在原则中明确“坚持守正创新”,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干部教育培训不能再延续过去“一本讲义一支笔”的传统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关键。一些党校积极探索“案例+考核”、“讲授+互动”、“体验+研讨”的立体培训模式,将“我讲你听”变为“你说我评”,将“灌输式”讲授转为“互动式”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案例教学的引入开创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的先河。这种教学方式让干部教育既“走形”又“走心”,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

锤炼实践之刃从“课堂聆听”到“一线淬炼”的成果转化《条例》在原则中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干部培训如果不能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基本培训注重推动学习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一些培训项目融入沉浸式学习,组织学员赴实践基地进行观摩学习,通过“看、听、问、思”相结合,开阔视野、启迪思路。这种方式打破了课堂与现场之间的壁垒,让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得益彰。调查研究能力的培训让学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体验式”调研,有效提升学员调查研究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培训模式推动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知行合一。

绷紧纪律之弦从“宽松软虚”到“严紧实硬”的学风转变《条例》将原来的“校风和学风建设”拓展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增加了“教风”的内容,并强调“坚持从严治校,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学风体现作风,关系党风。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培训期间违规违纪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暴露了干部教育培训中学风不严、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对此,一些党校进一步细化纪律要求,并将其写入学员手册,明确培训纪律,防患于未然。通过强化学员入学教育、考勤管理、请假管理等方式,切实落实培训纪律要求,确保学习环境风清气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