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775691/
前面两部分非常推荐,宗教这部分没有看,最后一部分一般,系列书应该就看这第一本就行了。
一、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挺怕读这种心理学的书籍的,人说难得糊涂,我,大多数时候都活得糊里糊涂的,倒也还自在。
而心理学说的都是我们平常极少讨论、不敢说的问题,甚至是让人忌讳的事情,免不了重新揭开你的陈年旧疤,点拨你从前未曾深入思考的事物另一面,要是你没有把握好度,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境地。
前段时间安宰贤和具惠善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小组里有很多人都推荐了这本书,看了一些书评后,我对这本书的魔力愈发好奇了。
我其实一直自知是个欠缺成熟的人,却极度缺乏面对改变的勇气。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一试。
二、阅读后的收获、感受
1、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我:不是说认命,而是正视人生。怨天尤人既浪费了时间,又伤了心神,没有半分好处。抱怨过后,生活并不会因此改变,以后还是反反复复的抱怨。
2、唯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本杰明·富兰克林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他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
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他们的存在;有的人与麻醉品和毒药为伴,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
规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3、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4、“我”是个有价值的人
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律的关键。假如懂得自我珍惜,我们就会合理安排时间。
5、神经官能症患者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他们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任何事,他们都觉得能力不及他人,他们缺少勇气和个性,让自己活得痛苦。
6、人格失调症患者
患有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人格失调症患者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他们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及承担责任的能力,让他人活得痛苦。
7、逃避承担责任其实是在逃避自由
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他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利拱手交给他人。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8、爱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适真正的爱。
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我们爱某人或爱某种事物,就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获得成长。
还有一种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
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对爱的滥用。
爱,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
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
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智慧和道德,然后才会行使批评权。
9、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者
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心满意足。只有通过与别人的关系,让他们获得某种身份或角色,他们就会感觉舒适,至于那是什么身份,对他们并不重要。他们的情感关系,貌似热烈,实则脆弱,因为他们构建情感的目的,只是为填补内心的空虚,甚至达到来者不拒的地步。
10、尊重事实,人生地图
一旦新的资讯和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资讯视而不见。我们的态度也变得相当奇特——不只是被动抗拒新的咨询,甚至指责新的资讯混淆是非,说它们是异端学说,是来自邪恶势力。我们想控制周围的一切,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地图。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而不去考虑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11、懒惰,是一种恐惧感。
三、阅读此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1、推迟满足感
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
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尽可能早的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得到回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2、日常反省自己是否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的倾向。
3、你所说的热爱的东西,你的行为表现,真的是热爱它的么?
真正培养兴趣。
4、侥幸通过了考试,却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5、妥善运用意识领域以外的潜意识。
6、接受挑战,敢于尝试,真的上点心吧。
对话:
看见邻居在修理除草机
作者:哦,你真是能干啊!我从来就不会修理这种玩意儿,还有其他别的东西。
邻居:那是你没有花时间去尝试罢了。
作者扪心自问:他说的可能是对的,伙计,也许你真的没那么差劲,是吗?
不久作者就有了验证的机会,他尝试帮一位病人修理汽车刹车,问题彻底解决了,并没有原先想象中的那么难。
作者:我既没有机械专业知识,也不愿解决机械问题,我把时间用在非机械领域上。大多数情况下,我宁愿求助于修理工。我现在知道,这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基因有什么缺陷。我相信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许多人都没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就像我对待机械问题的态度一样。
此外,这本书在子女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很多举例情形我的父母都曾中招。
让孩子学会自律,也需要时间,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其需要,就不知道他们在自律方面,还需要哪些条件。
聪明的父母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犯了大错,他们也恰当运用督促、鼓励、表扬,或必要的警告和责备。他们灵活调整孩子的发展方向,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掌握分寸,张弛有度。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适时轻吻、拥抱、爱抚他们,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
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作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有的父母为掩饰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就会不停地告诉孩子,说自己是多么爱他们,多么重视他们,云云,但真相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