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读张静《学习提问——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Learn to Ask—How to Raise Valuable Questions in Social Research)》

       在哪里看到这本书,已经忘了,只记得是在上海下的单,回家就收书。本想可以去溯源,但发现,一旦溯源,就会让自己好像已经忘记的好的、坏的通通涌上心头,于是,告诉自己,忘了就忘了吧!

       拿到这本书,和往常一样,先看看作者是谁,看看里面都有哪些专家“助阵”,与以往看的大部分书籍不同,这本书里我最近看书先看的内容,都没有。那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值得看吗?

       前言中谈到:作者发现困扰学生最多的是如何提出问题;论文究竟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本书是一种“轻教科书”。“轻教科书”这种图书:它力图以较为轻松的形式讲专业,简介并针对实际,有例子可借鉴,短时间能够读完。研究性提问是一种追踪不解的思考方式,它推动知识甚至是文明的演进,只为人类所特有,很难标准化。区区几万字,我不敢奢望能够教会提问,但如果读完发现研究性提问并不简单——不是仅指找到一个可以交差的研究问题,而是有关一系列发现的思维式启迪:发现现象,发现现象中值得注意的焦点,发现用什么样的提问准确表达它,发现有关的答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还不知道什么,发现这个问题是不是重要,其有助于解决哪些宏观问题等——就证明学到了东西。

       而这一份前言,也是她自己写的,只署名,没有任何简介。读完前言,我克制不了好奇心,请豆包查了写《学会提问》的张静:张静是北京大学文科一级教授、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而这本书的出版社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读这本书,简短的篇章让人好像懂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懂。

       比如:提问的目的——就是获得有意义的发现。社会科学研究就是从自我之外的社会中获得有意义的发现。强调自我之外,是想说研究并不是表现自己,而是阐述对社会的认知。提问是一种学习,研究者通过不断提问向社会学习,进而将学到的东西阐述出来,使之可以传递。比如育人,其目的是教育人向善,把受教者变成“好人”或“具有某种能力的人”。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研究,终极目标是发现知识(特征、关联、定力、原理和公理等),以便能对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经验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如果把研究活动看成开车,那么提问就如同导航,它为研究行进设置方向,目标就是走向这个问题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