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十三)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十三)

——第十三章:方法的性质

2017/8/14

一、教材和方法的统一

认为心智和事物及人的世界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领域的二元论,会得到教学方法和教材是不相关联的结论,认为教材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的种种事实和原理的现成的、有系统的分类;而方法就是考虑这种先行的教材怎样能妥善地介绍给学生,给他们的心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考虑学生的心智如何从外部影响教材的方法,以促进教材的掌握。

方法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方法不过是材料的有效的处理——有效就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材料达到一个目的。方法和教材不是对立的,方法乃是教材有效地导向所希望的结果。换句话说,方法就是使教材达到葛洲坝个目的的有指导的行动。

把方法和教材孤立起来产生的弊端:1、忽视经验的具体情境【机械一律,没有机会获得直接的正常的经验】。2、脱离教材的方法,会导致对训练和兴趣的误解。【从外部刺激学生学习,惩罚,励志等】3、使学习活动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和有意识的目的。【在正常情况下,学习乃是教材作业的产物和酬报;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学生不自然或紧张的态度】。4、在心理和材料分离的概念的影响下,方法往往成为枯燥的常规,机械地演戏指定的步骤【导致机械呆板】

二、一般的方法和个人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是受目的明智地指导的行动的方法。

一般方法是长期积累起来的、相当稳定的取得成果的方法,容易变得机械僵化。

教育的一般方法和个人方法并不对立。一般方法强化了个人的方法,但艺术作品必然有赖于个人的方法。个人的方法是有建设性的方法。

如果把一般方法强加给每一个人,那么除了最杰出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碌碌庸才。【教学方法必然是个人的而不是一般的,因为方法本身就是建设性的,创造性的。】

三、个人方法的特征

认知方法的最一般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是反省思维的情境的特征:问题‘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暗示或观念的提出和说明;实验应用和检验;结论或判断。

各种方法永远是一个人个人的事情,但有几种态度,在有效地、理智地处理材料的各种方法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性、虚心、专心和责任心。

1、直接性。其反面的话是自我意识、窘困和拘束。【直接性似乎可以表述为自发的兴趣。】

一旦学校里的情况使学生感到他们是在学习,那么他们就不真正地研究和学习了。【情境或教材激发起学生的有目的的行动,注意力自然集中到材料和活动本身上来,反之则会产生依赖感丧失目的。】

2、虚心。就是积极欢迎从各方面来的暗示和有关的知识,就是对于有助于了解需要解决的情境和决定行动结果的任何考虑都能够接受。保持生长的能力就是虚心接受意见的一种报酬。反面就是胸襟闭塞,顽固不化,抱有成见。

过高期望和过度要求迅速取得表面的结果,是学校中虚心态度所要对付的主要敌人。教师不允许和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应付所发生的问题,这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设置障碍。教师急于要求学生给他“答案”,是他们热衷于采用刻板的机械的方法的原因。【前面说所谓虚心就是保持孩子般天真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思维的活动,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接话把”并不是学生存心捣乱,而是思维流动到此;尊重学生的另类解题方法,无所谓对错,甚至无所谓便捷。】

3、专心。就是兴趣完全和目的一致。专心就是心智完整。

材料并不吸引学生的欲望和目的,就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即口是心非的态度,甚至会对现实采取双重标准,更严重的时候会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

4、责任心。指事先考虑任何计划中的步骤的可能后果,并且有意承受这些后果的倾向。

学校设置少量的情境,使学生能运用智力解决问题,获得一些真实的信念,就是使自己与事实和所预见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一致起来,那么教学中少给学生一些事实和真理就要好得多。【让学生去穿越才能获得,直接给学生的知识不是真正的建构大脑的知识,不能使智力发展。】

总批:方法就是经验材料最有效地和最有成果地发展的途径,因此,方法从观察经验的进程得来。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一般方法个个人方法并不对立,但个人方法才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各人方法的重要特征就是直接性、虚心、专心和责任心。

=���P�Vb��WX)�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