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一日三餐,鱼肉冷藏蔬菜保鲜,冰箱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
那你知道,在北方有一种自然的冰箱是什么吗?
也许有人说,北方的冬天,室外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呀,零下一二十度,鸡鸭鱼肉往外一放,一会儿就冻了。
没错。但你只说对了一半。冷冻的放室外没问题,但蔬菜水果要久放保鲜又没有冰箱怎么办呢?
生活总是激发起人们无限的智慧。在东北农村,那些年家家户户都有个冬暖夏凉的大冰箱——菜窖。
没错,就是菜窖。
菜窖,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现用现挖一年用一季的冬窖。
秋末冬初临上冻前,人们通常在自家的才园子,或者离家近的地头,选个宽敞地方挖菜窖。一般都挖成圆形或者方形的,五六个见方,两米左右深。靠近一角留个仅容一人进出的方形窖口,其余顶上横竖架几根结实的木杆,用玉米秸蓬上,再用土压上,一个冬储的菜窖就大功告成了。人们把大白菜土豆南瓜苹果什么的渐次下窖,一冬天的日常蔬菜也就藏好了。有时赶集上店买来的芹菜韭菜等新鲜蔬菜也存在窖里,现吃现拿,保鲜的效果绝对不逊色于现在插电的大冰箱。
记得那时奶奶家有果园,摘回来的苹果、梨,一时卖不了,爷爷就分门别类把这些果儿装好,一篓一篓的存在菜窖里。因此,奶奶家的菜窖不仅储菜,还要存果,所以比别家的都大,三叔小叔两个人要挖好几天才挖成。
每到赶集的日子,爷爷和小叔总要下菜窖拿出一些果去卖。窖门一开,离老远远就能闻见幽幽的果香。所以小时候,奶奶家的菜窖对我们的魔力最大,我和弟弟们总在爷爷开菜窖的时候来蹭热闹,目的很直接,就是蹭一两个苹果吃。尽管有时会被小气的奶奶训斥,也装作厚脸皮不在乎。
不过,这种土菜窖一年只用一季,现用现挖。等到冬天过去,窖里的菜也吃完了,便拆掉把土重新填回去,春天时该种地种地,该种菜种菜,一点儿不耽误事。
还有一种是一年四季的常窖。
记得那时条件稍好了,父亲就叫人在我家的院子里专门挖了一个菜窖,四周用石头砖块水泥砌上,棚顶用钢筋水泥锤上,这样就一年四季皆可用,省去了每年现用现挖的麻烦。
这个菜窖一年四季皆可用。当然,用得最多的时候还是冬夏两季。冬季就不用说了,主要储白菜土豆萝卜苹果一类。夏天呢天热,买点菜呀肉呀要是放外面,没两天就蔫了烂了臭了。菜窖里呢,凉凉快快的,菜呀肉呀放在窖里就好比放进冰箱的保鲜层,存个三四天基本没问题。那时农村基本五天一个集,一集买的菜存在菜窖里快要吃完了,刚好下一个集又来了。集市上遇到卖西瓜的,多买上几个装筐吊在菜窖里,吃时拿出来,冰冰凉凉的,那叫一个爽。
补充说明一下,无论一季窖还是常窖,白菜下窖前都得先切掉菜头,即白菜顶端的菜叶,然后最外面两层的菜叶也得择掉,只留菜帮。否则窖里温度高,菜叶多了容易烂。即便这样,一个冬天也得下窖倒两回白菜,除掉烂帮烂叶,重新码放,这样才能既新鲜又存得久。
如若嫌挖菜窖麻烦,冬天人们储白菜萝卜也还有更简便易行的方法。
萝卜呢,直接放在室外就会变成冻萝卜,一冻一化就软了烂了,根本没法吃;放外室内呢,又容易流失水分,没两天就糠了柴了老了,也没法吃。简便的做法就是直接挖一个半米多深大小合适的萝卜坑,然后一层萝卜一层土,最上面把土盖厚一点儿就OK。如果实在不放心怕冻,那再拎两捆玉米秸子盖上,这样保准不会冻。用这种方法保存萝卜,现吃现挖,挖完再盖上,保准你一个冬天吃到的都是新鲜又水灵的萝卜,跟秋天刚从地里挖会的没啥两样。
后补一句,即便萝卜存在菜窖里,也要在菜窖里挖坑这样保存,否则跟直接放在室内的结果是一样的,不是糠了就是柴了,根本存不住。
白菜呢,也有简易的存储办法。直接放在室内的话,屋里温度高,白菜容易烂。直接放室外,就变成了冻白菜,也是没法吃。
懒得挖窖的人家,通常选个向阳的墙根,在墙根底下挖个半米深的壕沟,把白菜头朝下,一棵挨一棵紧紧的立在壕沟里,上面用玉米秸盖上,周围再用土培上。跟吃萝卜一样,现吃现挖现拿,拿完再原样盖上。用这样方法保存的白菜能吃到来年开春都不会烂。
现在在东北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也有很多蔬菜大棚,加之方便都物流,即便在冬天,新鲜的蔬菜也能做到现吃现买。但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使然,人们还是会冬储,白菜,萝卜,存货多多,光冰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传统的菜窖还在使用。这跟渐行渐淡渐远的年味相比,算不算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