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教学问题与解锁

孩子有那么多问题?
教学还能进步吗?

2017/5/11下午8:23

抛砖引玉,如果您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和分享。

不交作业

策略:学生自治。

方法:管理学上的任务勾选管理法。

教师:低年级学生或者还没有养成习惯的学生前期需要老师的耐心陪伴和培养,如果学生的表现不稳定又反复都是正常的,教学培养一个习惯不止21天,也许需要更长更长的时间,老师不要放弃,学生就能进步。

反思:作业的难度与数量是否适度。学生不交作业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会做。

不注意听课

如果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人不注意听课,停止课堂教学,立即整顿秩序。

这并不是上上策,教学设计的课堂注意力松紧适度才是前提。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竞争制度经过长期实践,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孩子和大人都适用,坚持使用简单的办法,磨练教学课堂管控不是一日可得的技能,但从现在来说做,日后能看见孩子们的课堂热情。

同时也解决了上课发言不积极的问题。

中高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发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热情”。

方法:足够的奖励和激励,不一定需要物质奖励,也不排斥小的物质奖励。

今天背课文的“恶仗”,俺全靠“助手”们的帮助,我选出有能力的小助手,让他们帮助其他学生去监督、帮助没有过关的学生,但必须给甜头,监督员成功让他背会课文,得2颗星,被帮助的人背会课文得1颗星,给一个动物饼干。(都是小奖励,如何发现什么是对学生有效的激励,这需要老师去观察自己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在乎的事情,俺个人建议不要用太大的物质奖励和金钱,哈)

提高平均分

与周老师同感:稳住好学生的表现,提高最低分的上限,比如原来最低分是7分,这次是20多分,那么他就不会太大幅度的拉下全班的平均分。

顽固的学生,怎么办?

真的存在吗?

如果学生真的永远不可改变,又何必有教育呢?

如果不给自己堵死这条路,就有机会去寻觅探索一些有效方法。

学生参差不齐

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怎么办?

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听不懂。

如果能罗列出这样的情况,如此具体,就有办法。

每个学生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叫:进步。

可以单独谈一下,课堂设计一帮一。

学生太“配合”课堂,怎么办?

听懂了吗?学生整齐回答“听懂——了!”肯定不是全懂了。

作业写了吗?学生整齐回答“写了。”当然不是全都写完了。

笔记都做了吗?学生整齐回答“做完了。”肯定有人没有做。

“OK?”“OK”定式思维,标准答案。

“Understand?”“Yes!”习惯性回答。

别生气,不要责怪孩子们不说实话,我们一起想想如何改进课堂吧。

笨办法:逐一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上课时间和老师的精力不够。

中等办法:同桌,小组内检查,老师不定期不定向抽查。

高明办法:改进课堂设计。

抛砖引玉:每一堂课能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最大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呢?

比如,提问这语文汉字的声调,一个字的声调只有4种,再加上轻声,那你让全班给你出示手指(代表几声),一眼就能看穿谁会,谁不会,不需要叫人单独回答,也了解了全班每个孩子和全班的掌握情况。

数学题也可以,大家一起做题,给出两个答案,同意第一个答案举左手,同意第二的答案举右手。

其他学科的不同内容都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把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设计,不需要延长教学时间,更不需要逐个去看学生的情况。问课堂要效率,而不是责问学生的听课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根本。

我们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不同学科也许有不同的课本内容,但教学方法,设计,思想,策略以及技巧都可以借鉴学习。

了解学生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

校园欺凌

熊师傅有专业文章专门讲校园欺凌的文章。

“受害者”:无权无势,无才能,无趣的孩子是被欺负的大军。

其他的背景放到一边,学习成绩是可以提高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让您的孩子成为一个“温暖”的孩子是有方法的,只要您愿意付出心力,她,他就不会成为受害者。

校园欺凌的根源也许和家庭,社会有关系,但发生在校园里,谁也不能坐视不管,粗暴解决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抽烟,喝酒,打架

很遗憾小学真的已经存在这些让成人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怎么办?

把学生当人看,解决问题的办法始终有两条路,

找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精神分析理论);

看行为,从行为上解决问题(行为学理论)。

如果一个成年人想要戒烟,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是循序渐进的逐步戒除,孩子也是一样,并不会经过一次语言教育就真的戒了,说再多不如落实到基本行为阶段性戒断上来。

讲一个正面的例子,

亲友和家长问我,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答案不是你看着他,她每天读书,而是你自己开始读书。

那么再来说如何让孩子戒烟,你先戒烟。

如何孩子的小环境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让孩子做到呢?

孩子的成长教育中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我们怎么办?

面对,想办法,不断尝试,永不放弃。

仅此而已。

以上。

不同地区的校长和家长对好老师的评价是一样的,都用了一个词:

用心。

家长也是一样,我们老师对好家长的评价也只有一个词:

用心。

家长对于好学校的评价,认可也是一样的,还是:

用心。

lang=E�{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