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刷到一个职场热搜。
一位女性沟通出纳岗位,被问有无房产;HR也很直接,没有房本就不用聊了。
后续,比亚迪相关人回复称“合规,你情我愿”。
面对比亚迪的这个态度,网友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奇葩,要求苛刻。
第二种,岗位重要,可以理解。
你怎么看呢?
我们先说说感性的部分。
从特斯拉,到58同城和好欢螺,再到比亚迪,近几年频现“自杀式”公关。
好在比亚迪这次还算“幸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
面对的是个体,又有可以被理解的部分,舆论导向才没有那么激烈。
但同时又是不幸的,继“学历歧视”和“歧视残疾人”之后,企业品牌好感度在打工人心中再降一成。
其实,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遇到这类矛盾冲突,首先都应该关注情绪。
对于比亚迪的要求我们或许能理解,但工作人员的态度实在让人下头。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你的女朋友(妻子)是北方人,刚来到南方过冬没暖气不习惯。某天早晨跟你说了一句“南方冬天真冷呀”
比亚迪式回答:“南方冬天就这样,湿气大,冷到骨子里”。说完,你妻子不得跟你干一仗!
对,你说的是事实,是这个道理,是“合规”;但这样的回答没有关照到对方的情绪,没有传递任何温度,即态度问题。
把感性按下,我们再来理性地分析这个问题。
问题是什么?
简单说,企业和求职者,在应聘要具备的条件上有冲突。
对企业来讲,担心员工哪天卷钱跑路,得用房本规避风险。
对应聘者来讲,这就很奇怪,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呢?
听起来都有道理,双方都会受伤害。
前面我们讲过科斯定律,能解决这类问题,
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县委大院里的经济学》。
今天我们再换个角度来分析。
在分析之前,我先讲个故事。
我在某海边城市度假,找了一家海鲜餐馆吃饭。
点餐前,看见鱼缸里有一条从没见过的鱼,于是问老板“这什么鱼,刺多吗?”
你猜,这时老板会怎么做?
老板会一把捞出鱼摔死上称,还得喊一嗓子:“100元一斤,10斤一共1000块”。
这种花式宰客现象,屡禁不止,到底是为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是老板的良心被狗吃了!是这样吗?
其实,问题都出在系统上,准确得说是在系统连接关系上。
理解这个,得先理解系统。
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要素和连接关系。
在顾客被宰的故事里,顾客和店家都是要素。你是来度假,等同于一次性消费,所以你和店家之间形成了“单次博弈的连接关系”。
结果就是部分黑心店家,“乐此不疲”地宰客。
那怎么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要期望改变要素,比如教育黑心老板或者罚钱,而是考虑改变连接关系。
比如,我们现在都会用“大众点评”先判断一家店是否靠谱,因为线上累计的评价,形成口碑,影响了餐馆和顾客的重复博弈。
在比亚迪的事情上,同样如此。
企业和应聘者是系统里的要素;我需要查验你的房本,以满足我的招聘要求,这是雇佣的连接关系。
能不能改善这样的连接关系呢?
我想是有的,比如像强化举荐的连接关系,拓展该岗位的举荐通道。
如果做不到,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请多点温度。
毕竟,刀疮易没,恶语难消。
希望比亚迪们能有所重视;
因为,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