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体认天理

1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

随处体认天理是中国明代湛若水的心学主旨、格物说,大意是说“人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中也要体会、实践自己心中的天理”。

“随处体认天理”的“体认天理”取自南宋理学家李侗之说,“随处”是修正其老师陈白沙的“静坐”说所得。

湛若水赋诗说: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千圣同行。万里一心感应,虚灵中正观生。——《示学六言赠六安潘汝中黄门》

“随处”:“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耳。”

“体认”:“吾所谓体认者,非分已发未发,未分动静。所谓随处体认天理者,随已发未发,随动随静,盖动静皆吾心之本体,体用一原故也。”“体认”是“至”、“实践”的意思,一指感悟、认识天理,二指是自己的行为合乎天理。

“天理”有两层意思。一指总的自然法则,即“自然之理”。《庄子·天运》中说到:“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以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二指“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层面的道理,即“德性之理”。

湛若水发展老师陈白沙的“于静中体验端倪”,提倡用“静坐”也就是“寂而感通”的方式来体验和感悟“天理”。世人的自然禀赋不同,不能都像陈白沙那样淡泊名利、甘于隐居,对于大部分功利场中的人,面对日益繁剧的案牍劳形,无一刻清闲,如何静心体认天理?

正是基于此,湛若水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

陈白沙对“随处体认天理”予以极高的评价,陈白沙说:“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

2

何为天理?

董仲舒用“天人感应”的星象变化,来劝谏君王治国安民,克制其私欲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两汉期间,盛行谶纬之术,夹杂天象预警,是大臣对皇权谏议比较安全的路数。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里的“天理”,是超越世俗权利之上的天地万物运行之理;并且朱熹夫子还认为自古以来人心是危险的,道心也就是所谓天理是微妙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王阳明的“致良知”追求的是德性之理,良知即天理;王阳明回避了天理对世俗权力制约的敏感问题,继之以“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试图从个体出发去调适万物,实现一体同仁之“和”。

而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所讲的“天理”,是德性之理,也包括自然之理。

古代中国这些中的天理,意蕴非常复杂,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赘述。用现代的话来说,天地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为天理,对社会来说是包括默认规则在内的一切社会规范,也包括自然发展规律。

回到现实,老百姓认为不公平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还有没有天理了?”说一个人没有道德常说:“没有良心!”

由此可见,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天理和良知的概念,在百姓日用之间仍然深入骨髓,有一定的市场。

天理良心,不可衡量,是较高的道德规范,社会规则和法律规范可以是其基本的标准,是可衡量的。

3

道学挚友,湛若水与王阳明。

湛若水和王阳明是道学挚友,在《阳明先生墓志铭》里,湛若水说,【会甘泉子于京师,语人曰:“守仁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甘泉子语人亦曰:“若水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遂相与定交讲学,一宗程氏“仁者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指。故阳明公初主“格物”之说,后主“良知”之说;甘泉子一主“随准体认天理”之说,然皆圣贤宗旨也。而人或舍其精义,各滞执于彼此言语,盖失之矣!故甘泉子尝为之语曰:“良知必用天理,天理莫非良知,以言其交用则同也。”】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在当时就被用来和王阳明的“致良知”比较,湛甘泉认为“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也”,时称“王湛之学”。

在这篇墓志铭里,湛若水认为王阳明的一生,在归于正学之前,是有些浪费的。“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

湛若水认为王阳明早年的“五溺”,一是指早年王阳明曾经仗剑走边关考察地理军事,二是曾经痴迷于骑射之术,三是沉迷于诗词歌赋,四是学习道家,五是出入佛家。用一个“溺”字,似乎对老友多年未能早早皈依圣贤儒家之学感到可惜。

实际上,以现代的观点来看,王阳明五个阶段的探索,也是五个阶段的体认天理的过程,也是王阳明成长的过程。

试想:如果没有五个阶段上天入地、掘井九仞、无所不用其极的探索,王阳明的军事才能从哪里才能养成?没有出入儒释道三家的会通,如何能发生龙场驿石破天惊的悟道?没有溺于辞章的文采,如何才能把阳明心学酣畅淋漓表达出来?

4

“随处体认天理”和“于事上磨”?

“随处体认天理”,可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德性修养,也可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维决策能力。湛若水的“天理”,是涵盖八荒包含有大道本原的意思,是万物一体同仁的基本出发点。

人生明明德、亲民都是体认“天理”的过程,人生的过程就是“随处体认天理”止于至善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人,最基本的“随处体认天理”就是时刻保有对法律道德和规范的敬畏之心,有道德底线的慎独坚持。

“随处体认天理”,是在庸常生活和工作的轨道中去“体认”,把一生的每一个片段都作为追求脱凡入圣的道场。

“随处体认天理”与阳明先生的“于事上磨”,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行录》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阳明)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才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是知的层次,行是实践,阳明心学以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空想无用,实干兴邦,只有把知放在实践中磨练,才是真知真行,才能立得住。

“于事上磨”,磨什么?良知本体。

“随处体认”,体认什么?天理。

天理可以存在于人心,也可以存在于万事万物环境那里,代表客观规律;把握了客观规律,然后进行对万物和环境一体同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良知,存在于内心,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心出发实现对万物和环境一体同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所谓殊途同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3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61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89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42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4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4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8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6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6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