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多少人对此良宵吟诵"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诗圣的这首诗引起了多人离人的共鸣!
最自信的莫过于徐凝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月"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想那"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怀古,也是希冀。至于姜白石于时局动荡之中,发出"二十桥犹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则是对颠沛流离生活的控诉,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气,己被消磨殆尽,可是仍不甘心放过岁月,放过自己。好在他虽终生未仕,在词坛上却大放光彩,也算是一一种安慰了。
想起月儿,有李大仙那巜把酒问月》豪情的人不在少数。东坡借诗化词,把一阙巜水调歌头》演绎成了大众情歌。
我对于月的种种寄托,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各不相同。人到中年,更倾心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恬淡、清明,安稳。"月"就是"月","泉"也只是"泉",一切恢复到事物最本真,最原始的状态,回归本心。曾有智者云,人生须经三种状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山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历经了种种磨炼,反朴归真。一切外界的心绪皆因贪念痴嗔,如此想"月"就是月了,中秋节也不必过多慨叹,平常日子而己。
但愿所有的人,走平常路,过平常日子,余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