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十年,有无数次想要辞职的念头。因为我想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普通人,如果给自己退路,是不会背水一战的。
读了《离经叛道》一书后,我才真正明白,原来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获得足够安全,才会在另外一个领域有所创新。
最好的企业家是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的人。这是一种本领,用这种本领去做足够的探索,反而能做出颠覆性的创新。
心灵鸡汤是黄鼠狼告诉一只鸡你是雄鹰,展翅高飞吧!当鸡飞下来以后正好被黄鼠狼吃掉。
创新的推动需要一些耐心。我们要找到一个学者,他们做了认真的研究,然后给出实际的论证和案例。这样的创新我们才有理由去投资和参与。
有一个词叫纯粹接触效应。就是你有一个创新,要在别人面前反复出现,慢慢给他们浸润,这样他们就能接受。好的创意一定是经过百炼成钢,反复去实践的,而不是一夜就能憋个大招;另外你要容忍适当的拖延以完善你的创意……
创新和孩子小时候的培养有关。怎样的孩子会有创新能力呢。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可以让他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他们极力想获得父母的注意并脱颖而出。当然父母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用规则去规范他,而要用价值观来教育他。比如说洗手这件事,不是说你一定要听我的,就得洗手,而是要告诉他,洗手是为了减少病菌,为了防止生病。这样温柔而有边界的教育就能得到孩子的信服,未来也能有他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各种事情。
心理学家琼·格瑞斯的试验显示,在孩子做了正确是事以后,赞扬孩子的人格“你是一个非常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要比赞扬孩子的行为“你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真好”,更能促使孩子变得慷慨。
尤其是在孩子形成身份认同感的关键时期,人格赞扬会留下永久的印记。要告诉别人“请不要成为一个骗子”,而不是说“请不要欺骗”。因为当别人让你不要欺骗时,你可以在欺骗的同时仍然把自己视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当有人告诫你不要成为一个骗子时,欺骗的行为就与道德直接相关。
家长能够培养孩子创新的冲动,但孩子需要在选定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创新性榜样。要想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介绍不同类型的榜样以提升孩子志向,可以是历史上的榜样,也可以是虚构人物。
离经叛道的人推动着世界进步,但他们并非不管不顾,而是讲方法、有策略。不自我贬低,不自怨自艾,走出去,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