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15日,34岁的丹·沙利文在同一天内离婚并破产。
这个极端低谷和清醒的时刻,也是那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完全拥有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因为在那以前他选择的是生活中的80%,也就是一直待在舒适区里。
失败让他看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从此,他决定每天在日记里写下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他想训练自己,让生活基于想要而不是需要,基于自由而不是安全,基于富足而不是匮乏。
丹没有去追求他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去追求别人认为他需要的东西,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实现10 倍的飞跃——从一对一指导创业者到现在拥有一家全球性公司来培训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只接受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想要和需要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正如丹·沙利文所说:“世界分为两类人:“需要者”和“想要者”。有需要者争夺稀缺的资源和机会,而想要者则与追求富足的人一起参与到收益不断扩大的合作中。”
大多数人都是需要者,而不是想要者。
最近,公司绩效不好,领导通过强制放假扣薪的方法缩减支出。
本来我们放射科不需要缩减,可分公司放射科每天必须调休一个人,那几个女孩就把算盘打到我们头上,要求我们跟她们一起轮休,这样她们就少扣两天的钱,两天也就300多吧!
我不同意,原因很简单,旺季的时候,我们人手很紧,工作量很大,她们帮不上忙,现在淡季需要扣钱就想到我们,而且她们过来参与轮休,会给我们工作上造成很多不便利,比如设备和坏境不熟,工作中又要多照顾她们。
她们派代表跟我谈判,说她们几百块钱对她们来说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她们很缺钱。
即使我千万个不愿意,最后她们还是得手了。
一开始,我很气愤,心想,她们平时不思上进,每天上半天班,下午大把时间拿来睡大觉,现在被扣钱就只会算计别人。
其实,在这件事上,我跟她们都是一样的人:“需求者”,只是大家需求不同罢了。
正如丹在他的书中所说:“当你处于“需要”的世界时,你总是需要为你的需要找理由,因为“需要”的世界是一个稀缺的世界。如果你需要稀缺的东西,你就必须合理地解释为什么你应该拥有它,而不是别人。你不仅要向自己证明你需要什么,还要向其他人证明你需要什么。一个终生需要的人,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思考和交流,进行永无止境的辩解。但是,如果你越过了界限,进入了“想要”的世界,那就没有理由可言。”
做一个需要者是非常可悲的,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要告诉自己,要活在“想要”的世界,而不是回到“需要”的生活中。
拒绝“需要”的诱惑,当你面对稀缺资源时,你可能是在占用别人的稀缺资源。
但在“想要”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稀缺,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世界,而不是索取的世界。想要者创造的是以前不存在的东西。你在创造新事物,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
逃离需要的匮乏,拥抱渴望的富足。
向10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