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功成弗居(复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比较才能形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相互对照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
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比如日月星辰,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不用说话,人们就根据它们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让万物兴起而不加管理,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反而不居功自大。正因为他没有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哲理】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我们现在很多人愿意攀比,但是岂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由于攀比,导致了不知足,从而有可能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在这布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享受幸福和喜悦,还是体验迷茫和无奈,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那又何必给自己制造那么多的苦恼?所以,面对荣辱、得失、成败,为何不能泰然处之?其实,矛盾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有了攀比的概念。攀比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好的结果,一是坏的结果,可人们总是喜欢接受好的结果而难以接受坏的结果,缺少应有的从容和淡定,因而滋生痛苦迷茫。其实世界上没有完全对立的东西,它们都是相对依存的。相对依存的过程中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所以我们应尽量不要让任何事情对立,要让相互依存的双方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做良性的互动。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违反自然法则地作为。让追随你的人走自己的路,不要横加干涉。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按照客观规律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圣人每做一件事都是顺着自然规律做的,“功成而不居”,对于一件成功的事而言,即使你有功也不要去炫耀这个功劳,因为你只是按照客观规律在做事,成功就是必然的结果,只不过是顺势而为。如果将功劳据为己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不居功,你就没烦恼。圣人的无为是无心而为,他的不言是要让人不要执着在各种名利的分辨上。
圣人能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这种无所作为的处世哲学看似消极,其实是一种真正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他们能真正理解大道并和大道融为一体,顺应自然和各种变化,也就无所谓“得到”和“失去”,因而也就没有忧愁和烦恼了,这也是智者和凡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