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英国   .    伦敦·傲慢与偏见

        初到伦敦,感觉不到它的端庄与典雅。总是灰蒙蒙的天空,和一样面无表情匆匆行走的路人,常令人感到一种无端的压抑。但当你去的次数多了,或待得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那种源自心头的喜爱正在慢慢滋生。

        第二次去伦敦,刚走出机场就见到了前来接机的麦克大叔。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蓝灰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一句“Welcome to London!”胸音浑厚的男中音,地道纯正的伦敦腔十分悦耳。虽是司机,招手投足之间彬彬有礼,得体的西服和轩昂的气度,俨然是一位公司的总裁。一直到把我们送到酒店,都是那种不乏热情的、不卑不亢的做派。近距离接触的伦敦人,果有一派绅士风度。

        伦敦城市的建筑没有令人眩目的雄伟,初看似觉平淡无奇,多数街区或灰白或黄褐色的外墙暗淡无光,造型也没有太多的变化。但看多了,却觉得他自有一种味道:凝重,大气。伦敦的建筑师也在刻意地保持着整个城市的内敛,有些正在维修的街面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新砌的墙砖与古老建筑的墙面几乎无法区分。煞费苦心的整新如旧使整座城市保留了虽显沧桑却不失端庄的古朴。

        当目光细细打量这座城市时,表面的内敛遮不住它那无处不在的精致。精雕细刻的纹饰没有罗马的雄伟、巴黎的华丽,但每一个线条都精细得恰到好处。特别是住宅区那一栋栋以红砖为墙面的维多利亚式别墅,更如典雅的贵妇般雍容。看似千篇一律的飘窗被主妇们扮出了万般风情。阳台上的鲜花或白或粉或紫配以绿叶,于淡雅中透出温馨。色彩的偏爱是文化的积淀,内敛的色彩其实是着审美的升华。同一种建筑风格,装饰近乎一致的内敛,源于当年日不落帝国的矜持。

        唐宁街10号,撒切尔夫人和布莱尔主政时的首相官邸。从外表看,与威斯敏特区其它乔治风格的建筑如出一辙。如果不是临街的黑色栅栏止住了游人的脚步,许多人会以为那是一座寻常的写字楼。但朴实的黑色木门、白色的阿拉伯数字10,自十九世纪始已经成为了英国政府权利的象征。首相官邸尚且如此平实和内敛,何况其它!

        但伦敦的建筑绝不是千篇一律,建于大英帝国全盛时代的特拉法尔加广场是世界广场建筑中不可多见的奇葩。50多米高的圆柱形纪念碑顶端,海军上将纳尔逊的铜像昂然屹立,基座四周各塑一尊威风凛凛的雄狮。纳尔逊因特拉法加尔海战击溃拿破仑的法西联合舰队却为国捐躯,令英伦三岛举国致哀。已经有些斑驳的铜像据说是用当年海战的铜炮熔铸的。是炫耀武功?还是告慰英灵?亦或兼而有之?当导游告诉我们广场建于1840至1843年间,我不禁心头一动。那不正是大英帝国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的鸦片战争时期吗?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可能是一场正义的国家保卫战,骄狂的拿破仑刚刚上台,不可一世,大不列颠和它的反法联盟面对强势曾一筹莫展。海战的胜利无疑打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时隔40年,在大英帝国的全盛时代且以如此张扬的姿态来祭奠亡灵,维多利亚女王的穷兵黩武也就昭然若揭了。广场上无处不在的鸽子是特拉法尔加广场的一大景观。抬眼处,一个漂亮的洋娃娃正在用手中的面包屑喂鸽子,清澈的蓝眼睛专注中透着欣喜。战争与和平的特写,定格在了这个阳光明媚的时刻。

泰晤士河缓缓流过伦敦,千百年来见证着英伦首府的繁华与落寞。二十几座大桥或雄伟或简捷,为伦敦平添了几许灵动。魂断蓝桥的凄美故事总是让游人在一座座铁桥边驻足,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心中为忠贞的爱情祈祷。最壮观的伦敦塔桥悬链飞弧,塔座高耸,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在河边任一个角度望去都是那么雄伟。塔上白云悠悠,桥下流水潺潺,好一幅天然的油画,说它是伦敦的名片,毫不夸张。面对美景,同伴们一通狂照,几乎拍爆了相机。

        清晨的泰晤士河波光粼粼,河岸边的议会大厦和大笨钟在晨曦中通体橘红,河中的倒影也染红了缓缓的清流。大笨钟在1859年奏响了它的第一声宏亮的钟声。同样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大笨钟是议会大厦北端的钟楼,高高耸立的钟塔和矩形的议会大厦在视觉上十分和谐。简洁的线条和四面乳白色玻璃构成的钟面质朴而大气。站在街头虽有些呆头呆脑却憨笨的可爱,难怪伦敦把它作为自己城市的标志。

        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大英帝国进入了全盛时代。近乎掠夺的殖民统治为英国王室聚集了天下近半的财富,为大不列颠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世界为数不多的君主立宪体制在英国依然长盛不衰,英国人对王室依旧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温情。几百年来,王室在英国人眼中占据了太多的目光。漫步伦敦,牵动着王室情愫的一个个建筑,默默地记录着英伦王朝的兴衰。

         白金汉宫依然向世人展现着皇权的威赫。宫前广场上的雕塑栩栩如生,女王的权杖直指蓝天,仿佛仍在巡视着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最热闹的午间卫队换岗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的目光。黑衣红帽的卫队以古典的程式交接,一丝不苟近似木偶的动作虽是在作秀,但依然体现着一份皇室的威严。

         西敏寺教堂座落在泰晤士河畔,这座宏伟的教堂曾为十几位皇帝的加冕大典和数十位王室成员的婚礼敲响过向世人昭告的钟声。虽在闹市,仍旧不掩其作为君权神授见证的庄严。欧洲的教堂随处可见,但与皇权密不可分的大概仅此一座。赭黄色的外墙已经有些斑驳,岁月的痕迹透露了些许沧桑,但整体建筑仍不失厚重。一座木门隔住了闹市的熙攘,屏声静气的游人无不沉浸在教堂特有的肃穆中。没有米开朗基罗等大师们彩绘的华彩穹顶,也没有圣马可教堂流光溢彩的长窗,但整个教堂内的设施无不异常考究。曾经的每一次加冕和婚庆大典该是何等的奢华。神权见证的皇权并没使每一位君主都得到善终,神权见证的爱情有些也只是繁华的闹剧。西敏寺教堂的圣绩只不过是以天主的名义,传达了源自人们心中的期盼和祝福。

       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塔游人如织,烈日下的建筑群反射出一种苍黄,这个曾作为王室囚牢的塔群,在周围的建筑中乏善可陈。说是塔群既没有高耸的主塔,也看不出众塔拱卫的壮阔,几个不高的建筑和围成一隅的空间可想当年的森严壁垒。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的决裂使它成为了集皇权和神权于一身的大独裁者。无端被囚于伦敦塔的安妮皇后最终身首异处。亨利八世不曾料到,昏暗的伦敦塔走廊上,安妮皇后的幽灵一直在游荡。屈死在塔内的王室冤魂难以计数,英国女王的权杖上洒满了皇族争权夺位的鲜血。胜王败寇,伦敦塔见证了这一残酷的现实。

        温莎城堡离市区不远。这个王室的行宫虽几经毁损,至今却依然以近似完美的风貌示人。巨大的圆形城堡全由黄褐色的花岗岩建成,丽日晴空下,暖暖的光泽给人以油然而生的温馨。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在温莎城堡谱就了一曲令世人惊愕的爱情奏鸣曲。古往今来,封建王储为爱侣放弃王位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温莎城堡因爱德华八世而凸显浪漫。英国王室也因放任了一个风流专情的储君,而多了一份人性的光芒。八方游客进入温莎大门,不可能记住里面显示的朝代更迭,经年收藏的奇珍异宝,但他们一定会记住爱德华八世住过的那间房屋。没有谁会藐视皇权,人们记住和传承的是千百年来源自人类自身的至纯至真的美好感情。不论爱德华贫穷或富有,也不论它是否与爱侣偕老百年,人们记住了在皇权和爱情的天平上,他选择了爱情。

        对伦敦而言,下车伊始的直觉,会是只见树木未见森林,走马观花的印象,难以见识它深藏不落的尊贵。它像极了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里的冷面绅士——达西。内心不肯轻易示人的矜持表现出了不屑与世人为伍的傲慢,使人由此产生的偏见又强化了傲慢的细节。当你放慢脚步,走进它的胸怀,你会发现一个传承着历史的厚重,体现着英格兰的尊严,却又涌动着现代时尚的伦敦。

        在如丝的细雨中,在淡淡的轻雾中,放缓心绪,漫步伦敦,一份油然而生的心情会告诉你:伦敦—一个不能不来的必游之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金中庭影像记录209 2024年5月2日,在西班牙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参观完查理五世宫,来到纳塞瑞斯皇宫,这是...
    彭求实阅读 536评论 0 1
  • 吾日三省吾身 教育管理寻“美”: 1.教师节送给老师的一本书,又要火速收回,为哪般?分管局长请书店经销商与各个学校...
    难得清明阅读 34评论 0 0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作为《诗经》开篇之作,其曲线意象与情感表达对后世艺术创作与美学理...
    咿唔琅琅阅读 35评论 0 2
  • 2021年8月11日(No.79) 伦敦:政治、历史、文化与名胜 季银泉译 译者按: 这篇资料,也许可以成为你了解...
    季银泉阅读 4,177评论 0 0
  • 行走的思绪目录 1 英国 伦敦 . 傲慢与偏见 苏格兰 . 悠远的风笛 2 德国...
    青曉阅读 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