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崧舟老师评课》有感

      自序写道,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可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对照自身,可能连第一重境界也无法企及,我有一个同事,教学经验很丰富,我认为她已经到了第二重境界,她的课就像她自身一样自由、洒脱。

      课堂流溢出的诗意美。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月迹》我在还没阅读教学实录前读了这篇课文,浅薄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使我无法解读这篇文章,更不知道如何展开教学。忍不住去读教学实录,原来,肖老师先抓住描写月亮的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体会感受,再将感受送进朗读中,没有灌输,没有告知,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与催生。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诗意的课,如肖老师执教的另一篇课文《木笛》,邵宏锋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完后深受感动,好想体验现场教学的氛围。

    语文课还要上的扎实。于永正老师说过:文章一但成了“课文”,它就有了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贯穿了语文意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细读语言,感悟猴王形象。林莘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意识,先提炼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的方式论证观点的方法。这两位老师真正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还要不断地阅读,让自己不断保持鲜活的思想,虽然并不能对近期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影响是长远的。最后,就用教书第一年,我的师父送我的一句话结尾吧。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