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翻拍自经典的推理小说,英国剧坛王子自导自演,豪华的演员阵容,诚心的制作,这部看着完美的电影,使人忍不住走入影院,一睹其风采。
这部影片的导演以及波罗的扮演者——肯尼斯•布拉纳。25岁主演舞台剧《亨利五世》,演技过人,被誉为英国剧坛王子。29岁时他自导自演电影版,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奥斯卡提名,以及全美影评人协会和英国影艺学院颁发的最佳导演奖,随后几乎每年推出新作,均口碑良好,执导能力相当过硬。他不仅经常自导自演电影,还参演舞台剧磨练演技,是一个有天赋又有匠心的电影人。最近他还参演了《敦刻尔克》。
《东方快车谋杀案》讲的是暴雪中,一辆开往欧洲的豪华火车“东方快车”上发生了一件离奇命案,古董商人身中多刀惨死,来自比利时的私家神探波洛受命调查的故事。神探波洛发现十三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嫌疑人 : 商人秘书及管家、美艳寡妇、医生、奥地利教授、俄罗斯公主及女佣、年轻的未婚女教师、推销员、列车长、伯爵夫妇及瑞典女传教士。
他们看似毫无关系,却都因为一个家庭而紧紧的绑在一起,他们一起策划了一场完美的谋杀,却被侦探波洛的突然到来和暴雪封路所阻拦。
当受害人死了,所有真相浮出水面,可我们却不忍责怪他们每一个人。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同的性格背后,共同拥有的人性光辉。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的制作是十分精良的,画面十分精致,色彩鲜艳,每个人物的服装也是很完美,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复古气息,如油画般美丽。
另外,剧组还1:1搭建了车站、市集、高架桥、两辆等比例的火车模型和一座9米高的假山,为了更好的重现东方快车的年代感和宏伟气势,这都可以让我们看出制作者的用心。
在影片中,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对过去的事件展现中采用黑白叙述方式,刚入列车时的长镜头,还有影片中全景式的构图以及刚发现被害人时采用俯拍的镜头,都使人印象深刻。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令人无法忽视的。
首先是对于侦探的刻画太多,却并没有充分展现出他的性格魅力。尤其是开头加上的一个小案子感觉无关紧要。直到上了列车观众才开始进入状态。其次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相比之下其他的人物的特点不够明显,群戏没有得到出彩的展现。还有一个片段,在杀人的时候,所有人拥挤在一起,每个人都很气愤,而此时他们不应该是这种解恨了的心情,而是一种终于救赎的压抑。这一段确实不如74年版中,在蓝色的光下,每个人说出一句话,一个接一个的,充满仪式感的,慢慢的完成这场完美的谋杀。
结尾可以为之称道的创新就是像“最后的晚餐”一样的感觉。当侦探在雪中说着真相,每个人的悲伤使人感觉到了悲凉的气氛,可我却觉得这并不如1974版的简洁而有感染力。
相反加长版波洛选择两种结果的过程使人感觉拖沓,而且观众并不会为之买单,有很多观众得知真相后便毫无留恋的就离开了,还觉得这真是个狗血的结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导演太过于想讲好这个经典故事,却忽视了故事的内涵。
当然在影片看到最后,确实能够给人带来思考与感动,可是这并不代表着电影的成功,这是原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