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有人说,要专业扎实、见解独到
有人说,要幽默风趣、与时俱进
有人说,要经验丰富、方法有效。
后来发现:
眼里的光,总是敌不过内卷的压力;
心中的爱,不转化为分数就难以维系;
扎实的专业,赶不上教改一轮轮迭代;
幽默风趣,总是被琐碎的工作打败…
你想五育并举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环境的压力却让你不得不把更多时间用来提高成绩;
你想尊重天性、鼓励探索、培养创新,阶段性的评估考试却让你不得不忽视发展规律,被迫变得短视;
你想走近儿童、读懂儿童,和孩子做朋友,繁重的工作事务却让你总是有更急迫的事情要做,有心无力…
理想的全人教育,只能是理想。正是因为难以实现,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今天在德育科整理办公室,看到了许许多多荞麦小时候用过的东西,比如彩笔橡皮泥,还有他画过的趣,多多涂色的画。突然想起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给了他许多试错的机会,当他做错了事总会说没关系我们再来,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好像只能允许他一次性做对,或者是失败的越少越好,然后不停的去责怪他。如此往复,孩子渐行渐远。心理距离随着身高,也就逐渐拉大。
讲到此,内心里面不禁有些失落。
一想到昨天晚上收拾了荞麦,就在想有没有做对,现在想来仍然是对的,因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教会他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一回来荞麦就告诉我,妈妈我做了哪些哪些事情,而这些事情正是昨天经过那一番收拾之后见到的成效。
倘使不这样做,他会不会更加的无所顾忌。
教育不应该害怕惩戒,惩是和奖相对应的。没有程的痛楚,哪能感受得到奖励的快乐呢?
全人教育是一种理想。虽不能至然心向往。往那个方向走,总会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明天,我班上的娃们就将回归。真正以高三的学长学姐的眼光来打量刚刚入校的小草们。或许他们的心里充满了优越感。毕竟地皮是踩熟了。
但是真真正正的高三孩子是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与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面的,而不用去在意高一的孩子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
日子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能绘出什么样的色彩,全凭你自己说了算。
时光荏苒。明年这个时候荞麦应该在等着上初中了吧,4年后的这个时候荞麦应该在等着上高中了吧。
真正的教育会考虑孩子的终身发展什么对他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利于它与社会融合,适应社会发展,并能够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
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摸索新方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入学阶段不停的去探索的。
全人教育不该只是作为理想,而是作为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将可得变为既得,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