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的角落里,立着只掉漆的木书箱,铜锁早就锈住了,用根红绳松松地系着。林先生总爱在阴雨天爬上阁楼,坐在书箱旁,听雨点敲打着天窗,像在叩问那些被书页藏起来的时光。
“爸,这箱子里的书都发霉了,扔了吧?”儿子搬梯子上来,想把书箱挪出去。箱子盖缝里露出半本《唐诗宋词选》,纸页黄得像秋叶。
林先生按住箱子盖,指腹蹭过上面模糊的刻字——是他年轻时的名字,刻得歪歪扭扭,还带着点少年人的莽撞。“不能扔,这里面有声音呢。”他找出把旧钥匙,试着捅了捅锁孔,“咔嗒”一声,锈住的铜锁竟开了。
书箱里的书码得整整齐齐,最上面是本《鲁迅全集》,扉页上有行钢笔字:“赠林生,愿你如炬火。”是他的大学老师写的。那时他还是穷学生,老师见他总在图书馆抄书,就把自己的藏书送了他,说“书要有人读,才有活气”。
箱子底层压着个布包,打开来是几本中学课本,里面夹着张泛黄的成绩单,数学只得了三十二分,旁边有行红笔批注:“别灰心,下次定能进步。”是他的初中班主任写的。那位老师总把自己的饭票分给他,说“肚子饱了,脑子才转得快”。
儿子翻出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封面上画着个持枪的青年,边角卷得像波浪。“这书我好像在爷爷的旧物里见过。”
林先生笑了,摸了摸书脊:“是你爷爷给我的。他年轻时在厂里当工人,就靠这本书熬过了最难的日子。”他忽然想起爷爷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书里的字是死的,可读的人能让它们活过来。”
雨停了,阳光从天窗漏进来,落在书箱里。林先生拿起那本《唐诗宋词选》,翻到夹着书签的地方,是页《静夜思》,旁边有个小小的铅笔涂鸦,是个流泪的小人儿——那是他刚上大学时,想家了,就在书页上画了这个。
“爸,您看。”儿子从本书里抽出张照片,是群穿着校服的少年,站在学校的槐树下,其中一个瘦高的身影,正是年轻时的林先生。
林先生接过照片,指腹轻轻划过照片上的人,忽然听见阁楼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像极了当年他和同学在槐树下打闹的声音。他把书一本本放回箱子里,仿佛在安放一段段会呼吸的时光。
后来书箱被搬到了客厅的书架旁,林先生时常坐在旁边看书。有回小孙女凑过来,指着书箱上的刻字问:“爷爷,这是什么呀?”
林先生抱起她,翻开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能讲故事的老朋友哦。”阳光照在书页上,字里行间仿佛有声音在轻轻说:“你看,我们一直都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