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福建莆田,俊秀的山川、湛蓝的深海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山与海还赐予它山珍海味,当地人就顺应自然食材烹饪出本真原味的饮食。
提到羊肉,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浓郁的烤全羊、新疆的羊肉串、加入药材的炖羊肉。然而,原汁原味的“温汤山羊”却是福建本地人的心头爱、游子魂牵梦萦的佳肴。
山羊必须选用当地山区放养的戴云小山羊。这品种的山羊闷出的味道才不带膻味。山羊全身毛色以全黑为主,少数呈褐色,体躯结实,四肢健壮,头狭长,呈三角系 。
小山羊宰杀除尽内脏、排尽血水后,用80°左右的热水烫透除毛。随后置大鼎于旺火上,倒清水烧沸,把洗净的整羊浸入沸水中,盖上鼎盖烧约半小时后翻转,又烧至肉质达八成熟时捞起,把整只熟羊放入一大陶缸,倒入原汤和热开水把整羊浸没,盖紧缸盖,直到缸内汤水冷却才把整羊取出,吊入井里,离井水面几公分,十几个小时后方取出。大概食材经过一夜的深井冷却,吸收了天地精华,味道更甚一筹。清早挑上市按羊的部位分档切卖。
“温汤山羊”在家乡都流传一个说法。
在明中期,一户以宰当地山羊为生计的人家。一天,刚宰好一只小山羊,还来不及到街市出售,忽然传来倭寇又来犯的消息。
他急忙把刚宰好的山羊放进一个盛着沸汤的木桶里,用锅盖捂上,放些稻草伪装,全家就躲山上逃难了。
第二天,倭寇退兵了,他和家人饥饿、疲惫的从山上逃回家,掀开木桶,此时幼嫩的小山羊在热汤中闷了十几小时,已成了一道鲜嫩的美食,居然不带一点膻味。这不经意的发现,为家乡的美食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这道看似简单的烹饪技法,其实一切都在考验功夫。要在食材的营养与鲜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掌握好汤水的温度,精准的闷制时间,静耐十几小时的凉却,当然最重要的食材一定要用当地幼仔山羊。再加民间的一些特制秘方,这样做出的幼仔山羊鲜嫩无膻味,表皮洁白爽脆,内里肉质鲜嫩。
温汤羊肉,不仅滋味美极了,而且温补不燥热,当地人一年四季都吃。
温汤羊肉经过一夜井里的冷却,清晨取出,肉质鲜嫩无比。本地居民一大早就围在街市大木砧的摊位边,看着摊主熟练的“庖丁解羊”。很快羊骨与羊肉就分剔开。幼山羊的肉皮是羊肉的精华,一些精明的老主顾,一大早守候在摊位就为了能买到羊脖和羊肋部位。羊脖经常伸缩吃草,故而皮厚脆,肉韧,嚼之有味;羊肋则嫩皮、瘦肉、肥肉搭配合宜。
摊主熟练的把它们切成半公分宽,顾客带回家蘸上酱油、配上当地的荔枝醋,一碟嫩滑爽甜,滋味鲜美的温汤羊肉是当地人早餐的主要配菜。
当地人卖温汤羊肉从不吆喝,只把熟羊头静静置于木砧前作招牌,无声胜有声的活广告。“挂羊头卖狗肉”是绝不可能出现。大家心知肚明,唯有当地山区的戴云山羊,才能制出清香的香味,而嫩脆、晶白的脆皮就是货真价实的广告。
当地人内敛、含蓄、温和的性格正如对山羊原汁原味的追求。
温汤山羊制法绝不能投机取巧,慢工出细活,该到的活候一定要精准、该等待的时间一定要有耐心、该给汤里的配料绝不能少,这才成就一道赞不绝口的美食。当地人的认真、耐心、忍耐、肯吃苦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一盘温汤羊肉了。
温汤羊肉,对“爱拼才会赢”的在外游子来讲,那是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