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章句述成·德经·论德第三十八

德经·论德第三十八

原成:论,辨论也。论者,讲明之谓。德,行有所得也。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辩事于心,论事于行,则可凡事不妄,没事不殆。“道”,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德”,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经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类社会同自然一样,人类社会的“无”,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有”,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上德不德。

河上: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

原成:德本无上下之别,参与好恶,则有上下之分矣。不德者,无私之谓也。

是以有德。

河上: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得以全也。

原成: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成其私,有德之谓也。以约束为德,故有德。

下德不失德。

河上: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

原成:好恶之德谓之下德。

是以无德。

河上:以有名号及其身故。

原成:不能成其私,何德之有。以干预为德,故无德。

上德无为。

河上:谓法道安静无所改为也。

原成:抑制好恶,故无为。

而无以为。

河上:言无以名号为。

原成: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故无以为。无为者,约束之谓也。无以为者,不干预之谓也。

下德为之。

河上:言为教令施政事也。

原成:以好恶之心言爱恨之情也,故为之。

而有以为。

河上:言以为已取名号也。

原成:天门启,则好作之心起,故有以为。为之者,干预之谓也。有以为,以好恶之心干预也。

上仁为之。

河上: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为上故言上仁也。为之者,为仁恩。

原成:仁恩者,必以爱为行之基也。

而无以为。

河上:功成事立,无以执为。

原成:仁者以爱起,不以恨终,果而已矣。恐人无亲而教之以仁,干预也。

上义为之。

河上:为义以断割也。

原成:义,宜也。以已之所宜迫人之行也。

而有以为。

河上:动作以为已杀人以成威赋下以自奉也。

原成:恐人无断而教之以义,干预也。

上礼为之。

河上: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

原成:礼,齐同的行为规范。恐人无别而教之以礼,干预也。

而莫之应。

河上: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

原成:逆人性为之,故不应。

则攘臂而仍之。

河上:言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

原成:诉诸武力解决问题,争斗兴矣。

故失道而后德。

河上: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原成:人的意识发展到社会阶段时,把主观意志推到了“道”的对立面上。

失德而后仁。

河上:言德衰而仁爱见也。

原成:由王道进入霸道。

失仁而后义。

河上:言仁衰而分义明也。

原成:由霸道衰而为群雄之起。

失义而后礼。

河上:言义衰则施礼聘行玉帛。

原成:以刑兵齐同万物之谓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

河上: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

原成:刑兵起,六亲不和矣。

而乱之首。

河上: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

原成:以暴止暴。

前识者道之华。

河上: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实得道之华。

原成:前识者,代司杀者之谓也。

而愚之始。

河上:言前识之人愚闇之倡始。

原成:代司杀者杀,必伤手矣。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河上: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处身于敦朴。

不居其薄。

河上: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

原成:厚于约束,故不德。薄于干预,故有德。

处其实。

河上:处忠信也。

原成:实,充也。居变化之实。

不居其华。

河上:不尚言也。

原成:好恶之心外现,谓之华。

故去彼取此。

河上: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