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之劝学之八【339】2023-6-26
澄侯(曾国潢,曾国藩大弟弟,曾国藩兄弟五人中排老二,故称之为二弟)、叔淳(曾国荃,字沅甫,号叔纯。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 ,故人称"曾老九",军营中人称"曾九帅" 。)、季洪(曾国葆,曾国藩四个弟弟中最小的弟弟)三位弟弟:
五月弟连着接到三月初一、四月十八发的两次家信。从四弟的信能看到他的真性情,有想通以前一直想不通的一些问题的迹象。不过这种事不要求快,求快又会使它长出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只要日积月累,就像愚公移山,最后一定会有豁然贯通的时候,想快点解决,反而难得解决,来信常常有词不达意的地方,我能谅解你额这种困难。
今天的人都把这个学字看错了。如仔细的读一下“贤贤易色”(贤贤易色的意思为: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贤贤易色的出处为: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其意思为: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章,就会看到有很多大学问就在家庭的生活中间,如像孝悌这两个字,做一分就是一分学问,做十分就是十分学问。今天的人读书,都是为了科名,对于孝悌伦纪这样的大事,好像和书没有关系。殊不知书上说的,作文的时候是代表圣贤说的,是要大家明白这个道理,要是什么事都能,笔下说不出是没有关系的,要是不能做,而且还要违背伦纪纲常大事,哪怕他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只是一个名教中的罪人。
你的性情真挚,就是在诗文上差点,为什么不每天在孝悌上用功呢?《曲礼·内则》说的,每句话都照着他说的做,使祖父母,叔父母没有一个时候不安乐、不顺心,下面的兄弟妻子和气恩爱,尊老爱幼很有次序,这才是大学问。诗文不好只是件小事,不值得挂在心上,这种事就算好得很,也不值一文钱。不知你们肯不肯听这些话?科名可贵的地方,就是它能使长辈欢喜,这是说做官可以赡养亲人。这个我今天已经得到了,你们即使得不着,也可以使长辈欢喜,为什么我们兄弟都要得到它呢?你们仔细想想这个道理,真能在孝悌(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简言之: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上用功,诗文也会自己进步起来。
写字要求得势,使一笔可以走千里。三弟的字,没有一笔有势,是因为太拘谨放不开,去年曾对九弟说过,恐怕他都忘了。九弟想看我的白折,这方面我的很少,所以不给你们了。
(奏折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奏折是清代文臣武将向皇帝报告军政要务的一种文书。这种文书经过皇帝亲自批阅以后,返回具奏人贯彻执行。经过皇帝御批的奏折叫朱批奏折。朱批奏折执行以后,要定期缴还宫中,由皇宫秘存。奏折不但内容重要,而且是价值珍贵的古文书遗存。
清代凡奏事折,用白折(皇家节寿之日可用黄绫封面之白折),折面中上位置写“奏” 字,折内首页右起写官衔及“臣某某跪奏,为某某事,仰祈圣鉴事。窃云云”,最后写某年某月某日。封套用白封。
凡贺折,如贺皇帝诞辰,折面中间写“奏” 字,折内第一页右起写官衔及“臣某某跪祝皇上万寿万万寿”字样,用黄绫封套,不写年月。)
地仙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他们为别人家的丧葬出主意,害人一家,丧尽天良,听信这种人,没有不家败人亡的,你们一定要凌云别听这些人的话。
至于纺棉花,这在直隶的三河县、灵寿县,无论贫富,男的女的都纺纱织布,这是他们的职业,就像我们湖南的人用耕地来求生活一样,江南的妇女也耕田,就像三河的男人纺棉花织布一样。湖南浏阳的夏布、祁阳的葛布、宜昌的棉花,都是无论穷的富的,男的女的,人人以此为职业,没有什么可奇怪的。风俗是不会很快改变的,写这些东西是让人听了非常吃惊的,不如删去一段好些。要说的话这封信上不能都写完,以后再写。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三年(1843)六月初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