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智真业务学习之——日积月累

第三章

2岁半~3岁的敏感期

建立概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秩序——需要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熟悉新环境》

我第一天进小爱神班,就见到了不快乐的桐桐。

桐桐的小脸上,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大大的双眼满含着与她3岁年龄极不相称的忧郁。

每天早晨,从她妈妈手里接过她时,我都要对她说声:“早晨好。”但回答我的,总是桐桐无声的啜泣与满眼的泪水。整个早晨,她的情绪都很低落。

午饭时间大概是她一天中最失落的时刻,一进嘈杂的餐厅,她就大哭着抓住老师,一遍又一遍重复:“我不想吃饭!我不想睡觉!”只要你告诉她:“老师喂你吃饭,老师抱你睡觉!”她便会安静下来,但依然会无声地流泪。

吃完午饭回到班里,桐桐一步不离老师,一直等到老师把所有的小朋友安顿好抱着她坐下来,她似乎才真正平静下来,依偎在我的怀中,听着故事,安然入睡。桐桐来学校才半个月,还没建立起对环境和老师的安全感,我理解她的泪水与忧郁,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会快乐起来的。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桐桐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早晨来时她不再哭泣了,午饭也开始自己吃了,睡觉也不需要老师抱了,下午上课,她能专注地做手工、画画或是选择教具去工作。

从不快乐到快乐,桐桐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孙瑞雪:

新环境是否安全,成人靠经验和理性来判断,儿童却做不到。陌生的环境使儿童焦虑、紧张、恐惧,充满了不安全感。帮助儿童熟悉新环境、消除不稳定的情绪,使他心情好起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他的情绪,给予他爱和自由。我们学校每个班,会专门安排一个老师照顾新来的孩子。一个班每周只接收一个孩子(混龄班级,2岁半~5岁),让孩子把安全感建立和转移到这个老师身上。刚来的孩子都惧怕学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大门一关,亲人被关到了外面。孩子尤其惧怕进教室,他担心教室将他关起来回不了家,见不到父母。孩子也惧怕老师(是陌生人)、惧怕进餐吃饭、惧怕上床......相对而言,孩子觉得大街上比较安全。

我们派老师陪孩子出去走动,累了再回学校,这样对学校就有了家的感觉;派老师陪孩子接近他恐惧的东西,逐渐消除他的恐惧。这个过程让孩子逐渐感觉这个人不错,跟妈妈很像,能够依赖她。这样孩子就开始依赖环境,就逐成为环境的主人。最后,孩子进幼儿园如同进了另一个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