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读武志红的心理专栏的心得。
武志红说“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生命预言。
对于上面这句话,我有点小小的疑惑,是真的吗?在我心里,自我实现的预言,并不是自己常常说的话,而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或者朦胧的期待。
记得自己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期待以后能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专业的人。
其实上学的时候,尤其是初中到大学前,学习成绩真的是很一般,很一般,一般到“把我扔到人群中,就会立刻沉没”的那种。我属于那种后知后觉的人,一直到上大学,才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没有目的的,不成体系的开始读书,什么书都读。
上大学的时候,旁边宿舍住的是艺术系的同学,跟着熏陶了很多美术史,还练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却是读的一部商业类书籍——《哈佛商业案例》,一本很厚的一本大块头,从翻开第一页时,就完全被吸引了,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也只是用了三个多小时,那种沉浸的感觉,就象传说中的南柯一梦。
这个表面上可以算兴趣,但潜意识中,还有可能是我的生命预言。
我对一切商业行为感兴趣,对企业管理感兴趣,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喜欢观察经营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细节连我自己都忘记了,后来还是我的老领导约我吃饭的时候谈起来,还让我尴尬了好一会。年轻就是好,向领导提管理意见的时候,都能理直气壮。
时光荏苒,职业变迁,越长大越觉得懂得知识少,虽然也后悔该读书的时候没好好读,但是我总劝自己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什么时候都不晚”是自己常常会说的话,不仅对自己说,也常用来鼓励身边的朋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走过了职场十年,再回头看事情,我常常会在心里问自己一句话“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着实让我抑郁了很久,因为我实在太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而知识储备又不够的精神折磨和拉扯,所幸,心理还算健康,没有因此而抑郁,反倒激发了我的学习的欲望,不断的抓着一根线索不断的向内向更深入探索探索。
这可以算是我常对自己说的第2句话吧,“为什么?”
走过职场十五年的今天,在不断的拷问为什么,为什么之后,人生开始做减法,专业开始聚焦,向内审视,问了这么多为什么,不过是想搞清楚“底层逻辑”,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最重要的是找到其中的规律与逻辑,即,“为什么是这什么”。
这可以算是我常对自己说的第3句话吧,“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在最后,我的疑虑打消了,果然,你常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你的生命预言。
自我剖析常说的三句话“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为什么?”,“底层逻辑是什么?”
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常说的三句话是什么?这些话对你意味着什么?
认识我的朋友,请你告诉我,在你的印象中,我常说的三句话是什么?
谢谢你的坦诚,如果你能够回复我,作为感谢,我会把武志红老师的《自我实现的预言》这篇文章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