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日常劳动中沉淀而成的民族精髓,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为深入了解主办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及伴随而来的发展困境,2022年8月5日,安徽财经大学“云建独山小分队”前往六安市独山镇游芳冲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调研活动。团队通过采访游芳冲村党支部书记,了解当地竹编工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8月5日早上,调研团队来到六安市独山镇游芳冲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党支部书记——何书记就竹编工艺发展现状展开访谈。何书记表示,在独山镇竹编技术大多掌握在一批老一辈的匠人手中,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不愿学习,竹编难以传承的问题较为突出,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由于无法为竹编工艺注入新鲜血液,在产品的设计研发方面能尝试的可能性就很,竹编产品种类与风格大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独山镇竹编工艺曾带领当地贫困人口脱贫,但现今因为缺少吸引力和创新点无法更好的适应市场让独山镇竹编很难像往常焕发生机,吸引年轻人让当地竹编工艺重新“活起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访完何书记以后,与当地竹编个体经营户的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竹编作为手工艺术,工艺复杂,掌握编织工艺的艺人较少导致手工成本较高,产量有限,在市场上竞争较弱。同时当地竹编工艺未形成稳定产业链和收入也成为竹编工艺难以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当地居民对竹编的认同感并提高青年人才对竹编的关注与热爱也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竹编工艺在现阶段面临各种困境,六安市竹编工艺在现代生产模式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契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到竹编工艺存在的问题,为使竹编技艺在恢复往日光彩,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应该重视竹编的生存问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传统技艺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使这项工艺不至于失去精髓。在现代社会中,除六安市竹编工艺之外,不同文化背景下也存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手工艺都曾养活一方人,但因没有很好地跟随时代改革所以发展越到瓶颈,社会各部门都应该重视这些手工艺的传承,使得它们长久地保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