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将近两周没有学习新课了,期中检测后,下一周将要开启新的单元——第五单元。本单元为习作单元。部编版从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册一个。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精读课文只有两篇,选择的都是能充分体现该项习作能力的典型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四年级上册安排的这次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好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习作能力,而“把事情写清楚”则是写事最基本的要求。
原计划的公开课起初选定的文章就是来自于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屠格涅夫的《麻雀》。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描写了一只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形象。越是经典,越难以突破。这篇课文出现在这里,而不是其它年级段,它所承载的已经不再是仅仅感知母爱的伟大,而是引导学生在震撼、感动的同时,去发现作者是怎样把事情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具体写清楚的。
平时我们在批阅孩子习作时,评语中常常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你能写得更具体一点吗?”其实这是一个过于宽泛而没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写具体,到底怎样才能写具体?孩子是不懂的,否则他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我们需要给方法,搭支架。我想,这也是本单元设计的初衷。课后习题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第一题是在告诉我们,想要把事情写清楚,就要说清楚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二题是在告诉我们,写事的时候,不仅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这个是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出的设计。既梳理出了脉络,又让孩子不受局限,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有话可写。
进一步去想,给出了这两个策略,孩子们就能把事情写具体了吗?我看,还是难。写事情,一定会写到人物,会写到场景。把事情写具体,就是把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那么更具体的支撑还应该有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去推动情节的发展。写好动作、心理、语言,到五、六年级会有相应的练习进一步去提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做过高的要求。但是适当的训练是可以有的,比如,把做某项家务的过程写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描写,比如,写一次难忘的考试,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当时内心的变化去推动情节发展。让孩子在写作时,知道从哪个方面去着笔,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不至于陷入流水账式的平淡无奇。
最近在读管建刚老师写的《我的全程带班录》(四年级),管大非常重视习作的讲评课,他倡导的作文教学理念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先让孩子大胆写,再针对孩子们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头疼治疼,脚疼治脚,有的放矢,真正解决孩子在习作中的困惑和疑难,值得思考和借鉴。在孩子们初试身手后,讲评课要一改往日教师一人评的现象,充分调动孩子们互评、自评。教师用书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准备在接下来的习作讲评课中去运用它,那就是下发习作评价单,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去逐项评价自己的习作,再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评价单可以这样设置:1.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2.有没有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3.有没有把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对照这样的评价单,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效果一定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方法,我曾经在三年级上学期试用过一次,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渐渐把节奏缓下来,孩子们的习作要尽可能搭建交流分享展示的平台,宣传栏、班刊、习作汇编,无论最终选择哪一种,都要行动起来,让孩子们体验成功表达的乐趣,也同时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不为习作苦,而为习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