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彩琴导师把禹老师讲座的海报发到群里的时候,我正在做我的第二次试题命制作业,所以这个讲座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可以用“雪中送炭”来定义。
我两周前在河师大的省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听了禹老师的讲座,今天我有幸再听,我感觉自己非常幸运,当然这得感谢彩琴导师,她总是第一时间给我们分享学习资源,所以跟着彩琴导师走,我们总是能一直在路上。
不管是小学的试题命制还是初中的试题命制,我觉得都是同理同向的存在,彩琴导师告诉我们“要想帮助学生考高分,教师首先要研究命题”。禹老师在讲座中也强调 “无命题不教师,无教师不命题”,所以命题能力体现的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份科学有效的试题不仅体现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深度、对学生学习的了解程度。
我对这些话非常赞同。如果不是这次李朋云老师给我们布置命题作业,我恐怕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存在多少专业空白,我从来没有如此认真地研究过试卷,我之前做到的只是做试卷,我单纯地认为命题这件事是专家的事情,我很少去思考研究命题这件事,直到今天听了禹老师的讲座我才发现如果我们不重视命题这件事,我们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向,没有正确的教学方向,我们就是带着孩子们在山中转圈,我们就无法找到最正确的路。
禹老师给我们列出了很多老师在试题命题方面技术性问题,比如版面凌乱,符号不规范;语境缺乏,语境虚假,语境不合情理;试题不严谨;考试意图无法实现;政治敏感性不够;试题繁琐;不考虑语用,语言错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在命题中的常见错误,这些错误也反映了老师专业能力的不足和专业素养的不够。
但是我还想在禹老师提到的这些问题上再添加一条:老师对试题命制缺乏敏感性。很多老师认为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我们都有现成的试题和资料,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正因为我们有现成的东西可用,所以试题命制就不是我们的需求,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网上,资料上甚至教辅上这些现成的东西毕竟都是别人家的东西,这些题并不能满足我们自己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像别人的课件再好,我们也无法做到复制粘贴一样的道理,我们必须有符合我们学生学情的试题。
我们需要根据我们自己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的进行选题或者命题,让学生在测试中得到启发和巩固。
禹老师经常说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他建议我们不要有那么多的考试,尤其是小学生,更不应该有太多的考试。他说有考试就要赶进度,赶进度就会导致强拉硬拽,学生跟不上就会掉队,而考试则造成大部分的学困生,而且学困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
我相信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被迫行走,我们一直在赶进度,好像我们成绩的提高在复习这个阶段,禹老师是非常反对赶进度的,他说教育是慢动作,我们要学会走走停停再回头看看,学生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我们何须搞那么多轮的复习?最怕的是我们前面做的都是夹生饭,到最后我们又热衷烫剩饭,结果饭越烫越少。
禹老师的讲座总是充满智慧和冷幽默,他说:“要想学生不喜欢哪门课程,就考他,就使劲考他。”但是很多时候考试也并不是我们老师能决定的,我们也不喜欢考试,但是考试确实是管理和考评老师的手段。
我们不能把考试等同于我们平时的“教-学-评一体化”,我们的试卷考试过分重视笔试,而英语的学习并仅仅停留在听读写,最多的是说的能力,而且学英语也不是为了考试。
我们九年级很多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差,觉得自己升学无望,于是就放弃了学习,这让我们老师也很焦虑,其实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们学习主要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思维力,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生活,但是学校考评学生,考评老师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这是现状也是现实。
教育部规定不准公布学生成绩,不能给学生排名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是为了打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著名评判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那么我们如何改进?那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研读教材,研究教法,同时我们也要研究试题,学习命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方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我们在命制习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而非教材来命题,我们可以在being网站 ,外刊杂志上获取符合不同年级的原汁原味且非常地道的语篇材料来指导学生学习。当然命题不是自己的闭门造车,更多的是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层层研究,层层把关,确保命题的严谨性,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全面性,创新性和技术性。
听完禹老师的分享之后,我更加坚定信心,我要学习命题,做一个幸福的命题人。感谢禹老师的精彩分享,我又一次删除未知,收获新知,探索未知,我心中充满感动和温暖。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感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