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我们这样做
新年首聚,相会云端。
2025年1月10日晚,我们继续相约,倾听李丹老师《架好共育桥,护好小荷苗》主题讲座,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载体,向我们介绍她在工作中的家校实践,展示一场场精妙、暖心的家校协作的案例;之后,杨金俭主任为李丹老师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同时,为我们解析年度考核作业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细化的分析思路;最后,辛琳老师虽未曾露面,但是她的《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反思既有实际的困惑又有解读后的成就感,我想杨主任一直提醒我们要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李丹老师的主题讲座,引发我很强的共鸣。听着她的行为,好像又想起曾经的自己不也是这样做的吗?但是我们的心境、处境完全不同,因为她的家校协作完全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学校的助推下逐渐完善。而处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导,不同的办学理念等背景下,就会造就不同的结果。
一、民办学校性质
我们所处私立学校,只此一点就与公立学校就有很大不同。私立学校(尤其是小学、幼儿园)第一要务是“服务”,这句话的确没有错。在校期间,前辈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护好自己”,这个自己指的是教师。教师在工作中要自己留痕,做记录,要有信息能证明自己的“清白”,随时有证据为自己“辩护”,因为一旦有点大事小事儿学校不会“维护教师”,就算教师的“权益”是合法的。因为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家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有些工作就很难做。
二、奇思妙想,我们能做吗?
关于家校共育的奇思妙想,我们教师这个群体能做吗?不能。因为“你的成绩提上来了吗?”“你们班多做几套卷子了吗?”“你多拉办公室几个孩子辅导了吗?”“你咋还有闲时间做这些?”灵魂四问就像一套枷锁,狠狠地把你压着。除非你有特别强的定力,不被异样眼光所束缚,不为虚实成绩而苦恼。出现以上的情况,很真实。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一样,达到的预计方向也不一样;其次,大环境所致,学校要发展,发展靠成绩,不提成绩怎么开展其他工作;然后,领导的意识,领导对这件事情不在意,那么就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学校中的家校协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任何的作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习惯,老师习惯“温水煮青蛙”,那么就没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只维持在“我做好本职工作”即可。所以,在县级做家校协作实际的困难还是蛮困难的。当然也有特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