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九十五封: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九十五封: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硕硕、畅畅你们好:

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咱们聊聊人性的话题。

孟子说的人性本善,荀子说的人性本恶。孟子原话是:性善,你看到小孩要掉井里你会有恻隐之心。荀子原话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那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今天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我认为无所谓善恶,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我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善恶只是我们人的一种情感好恶。是以我们自身为主体或是载体才能产生的。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本就是自然规律,能有什么善恶?大灰狼吃小白兔,难道大灰狼就是恶,小白兔就是善。如果大灰狼不吃小白兔,小灰狼就会被饿死。善恶都是要有立场和主体才能实现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说不管性善还是性恶都只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侧面而已,不是全部。

立场与角度决定善恶。不能用绝对的视角去看问题。就好像那句话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一切有感情色彩的东西,都是因为先有了人,之后才产生的。没有人,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没有了感情色彩也就不会有善恶好坏。

所有的善恶都需要有具体的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之下你才能确定具体的善恶。这就还是那个思路,你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把自己放入具体的问题当中。当你进入了具体问题,你就有了立场、角色。你就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了。你需要跳出自我的视角,先看到事物的全貌。当你获取了更多信息后,要进行决策了,再进入你的具体角色。因为如果你没有立场,你也就没法确定你该怎么做。

这就是在你思考问题时,只定量,不定性。在你要做决策了,也就是要做决定了,你在带入你的利益诉求。因为我们做每一个决定都是要有目的的。没有目的也就不会去做决策了,事不关己,我还操什么心啊。

其实我们分善恶他只是个结果,并不是目的本身。或是说我们分善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我们自己的一个利益诉求。你需要先有个想法,你想要实现他,然后采取想办法。而分善恶,他可能只是你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渠道。我要表达我的一个观点,为了支持我的观点,所以我需要找到支持我观点的证据。孟子说看到小孩要掉井里你会担心,所以他认为人性是善的。但你也要看有些孩子就是被人丢进井里的啊。这时候人性还是善的吗?这可能有点像抬杠,但事实就是这样。这个世界上只有存在一种观点,那么就一定存在与之相反的观点。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所有这些只是我们的观点,他不是事实。同时因为他只是观点,所以就一定存在相反的观点。

这就好像一切人类感情都存在对应关系。好坏善恶美丑。但现实世界是没有情绪的,所以也就好坏善恶美丑之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切只是规律。大灰狼吃小白兔也是规律。动物本性的弱肉强食在人类社会一样适用。但唯一不同的是,人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建立在群体利益之上的。所以会对个体的行为有所约束。就是不会像其他动物那样存在明显的弱肉强食现象。虽然还是有,但只是会掩饰一下,不会那么的直接与赤裸。

因为毕竟人也是一种动物,有趋利避害的属性。只不过人类社会他更具整体性。不但个体需要生存,整体也需要利益最大化。那么如果要想整体利益最大化,那么必然会对个体利益有个束缚。这种约束应该是来自人类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制约是相互的,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制约,那么必定有些人的利益是无法被保证的。

那么我们在看问题时,就不要先关注对错,也就是先不要上来就设置立场。你要先观察与收集信息。不要上来就把自己的关注点给限制住了。如果上来就限制住了,你会忽略很多信息,失去很多视角。你要知道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所有的思考与行为都是为了你的目的服务的。

人是啥?我认为人就是一个载体,承载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各种刺激。我们根据这些刺激来给出反馈。你能给出什么反馈一是来自我们的基因,二就是来自我们曾经经历了什么。基因赋予我们的能力大家基本都一致,除了那些变异的,病态的。但环境给我的经历大家却差异巨大。北京的小孩和加沙的小孩对于同样一个声音他们的反应应该是不一样的。一个爆炸声相对中国孩子可能是过节了,而相对于加沙的孩子可能是命没了。

善与恶一是个人的立场,再有就是我们对于外界环境的一种反馈。一只狼如果他不吃小白兔他就会饿死,那么他就一定会选择吃掉小白兔。如果是动物园里的懒,每天有人喂,那他还会去追兔子吃吗?就像前段时时间川藏公路上那只喜欢吃蛋黄派的狼。狼吃兔一是本性,一是没得选。仓禀食而知礼仪,在我生存还是问题的时候,我可能去考虑其他的问题。所以不要说穷山恶水出刁民,那不是人的问题,只是人对于环境的一种适应而已。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定义善恶呢?我们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定义,只是我们的一种态度,或是说只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过程。孟子也好,荀子也罢,只是他们处在他们的维度对于这个世界的一种观察结果。他们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了下来。提供给后人的一种视角而已。我们呢也不要无脑的就认为谁对或是谁错,那只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在你遇到问题时,可以为你提供一种思路。再简单说,前人的理论或是文字只是我们解决现在问题的一个工具而已。你没有必要因为认为谁说的有道理,就去誓死捍卫他。

每个理论观点都是有具体生存空间的,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然。所有外物相对于我们自己都只是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那么就是用来被使用的。你应该是他的主人,而不是他的仆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